关于支持中心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名称 | 关于支持中心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
编号 | 95 | 领衔代表 | 徐平 | 办理部门 | 市教体局 市自然资源局 市财政局 市住建局 | 办理状态 | 待评价 |
签发人 | 毛良韶 | 签发日期 | 2022-03-28 | 发布日期 | 2022-11-04 | 类别 | A |
正文 |
关于支持中心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现状 近年来,我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先后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省级“双高双普”达标验收,安康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人口急剧增加,截止2021年底,汉滨区在校学生达11.87万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26.7%。按照人口出生率和每年流入中心城区学生情况分析,到2025年,汉滨区学生将达14.5万人,比2020年净增2.63万人。 二、存在问题 由于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相对滞后,“大校额”“上学难”“入民办园贵”的民生焦点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是部分区域存在“大校额”。现安康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达8.57万人,占汉滨区学生总数的72.2%。由于中心城区部分区域教育资源不足,市一小、汉滨初中、汉滨小学、果园小学、培新小学等学校在校生均达3000人以上,“大校额”问题比较严重。同时,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人数还将持续增加,教育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部分区域入学“难”。随着中心城区建设的快速开发,住宅小区大量增加,适龄学生快速增长,学校幼儿园配套建设明显滞后,如安康三桥以西到吉河镇政府7公里范围内已建成东盛澜悦湾、滨江尚城、恒华家园社区等小区,但目前尚没有配建小学;安康大道以南4万余人口的区域,仅有可容纳2400名学生的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小,且没有对口的直升初中学校;江南城区五星小学片区内已建成或在建小区20个,服务人口6万余人,而五星小学占地仅5.89亩,学位1080个。三是部室紧缺,活动场地狭小。由于中心城区学生人数多,导致部室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体育、实验课和课后服务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如五星小学在校人数991人,体育活动场地特别狭小;培新小学在校学生3232人,运动场地仅有5000平方米。四是入民办园“贵”。中心城区现有幼儿园94所,在园幼儿20963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4130人,民办幼儿园76所,在园幼儿16833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仅为19.7%。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每年生均收费6000元左右,非普惠性幼儿园每年生均收费13000元左右,群众的经济负担较重。 三、建议 根据省、市的安排部署,汉滨区将于2029年、2031年先后通过国家学前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评估验收。按照评估验收标准,汉滨区制定了《安康市汉滨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20-2025年)》,安康市制定了《安康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规划(2021-2025年)》。按照上述两个规划,“十四五”期间,汉滨区在中心城区区域内共规划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29所,概算投资12.04亿元。汉滨区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区,本级财政十分紧张,紧靠区本级现有财力无力按时完成中心城区规划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任务。基于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建设项目任务重、资金缺、时间紧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成立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分管自然资源、住建、教育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心城区教育工作专班,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中心城区教育发展、项目建设等问题。 2.市教体局、市财政局进一步加大对中心城区学校建设的投入,每年统筹市本级部分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金等资金支持中心城区学校建设,并提高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用于中心城区学校建设的比重,保障规划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按进度实施。 3.市自然资源局优先保障学校建设用地,将中心城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布局规划的有关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对五星小学、南门小学等校改扩项目建设用地的土地征收及划拨工作。 4.市住建局优先办理中心城区学校项目建设审批手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