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互动交流>人大建议>人大建议 > 正文内容

    关于将非遗工坊作为我市文化产业重点培育对象的建议

    名称 关于将非遗工坊作为我市文化产业重点培育对象的建议
    编号 135 领衔代表 吕根木 办理部门 市文旅广电局 办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毛良韶 签发日期 2022-03-28 发布日期 2022-11-04 类别 B
    正文

    关于将非遗工坊作为我市文化产业

    重点培育对象的建议

     

    非遗工坊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绥德县文化馆)时高度赞许后被世人所熟知的,它同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生相存非遗工坊是非遗经济化、市场化、惠民化的产物,非遗为“根本”,工坊为“枝叶”,产品为“花果”。

    安康市有着丰富的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存量,同时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传统技艺、民俗类别中的很多项目被开设场所在常态化传承和开发利用,社会力量还建厂生产成为当地文创产品或旅游商品,经济产值和社会效益日趋凸显,而且市场认可,发展势头良好。比如石泉庖汤会蒸碗子、石泉柚子茶、石泉鬼谷子腊肉、石泉血豆腐、石泉蚕宴、紫阳民歌、紫阳毛尖茶制作、紫阳蒸盆子制作、汉滨王彪店黄酒、安康火龙、旬阳拐枣酒酿造、镇坪腊肉腌制、平利女娲茶艺、岚皋龙安茶等,均以工坊式投产批量生产,都从原料种植或收购、精细加工、展示展销等环节基本形成了产业链条,存在相当大的经济体量,是我市文化产业中重要的组成力量。但是,目前非遗工坊存在小微量多规上实体少自行发展多政府主导扶持少等突出问题。

    为此建议:

    1.将非遗工坊作为我市文化产业重点培育对象,由宣传部牵头出台政策措施,推行小微企业型非遗工坊享受银企优惠政策、干部职工消费帮扶首选制度。对入规的非遗工坊加大奖补力度,同比不低于30%

    2.文旅部门牵头抓培育扶持,在传承守正和文创创新结合上把关,加强设计、培育、指导和管理,助力工坊规范发展。

    3.请市相关部门在非遗工坊产品的生产许可认证、销售渠道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提供便利服务。


    复函
    类别B

    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签发人:付波
    安文旅广函〔2022〕116 号
    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35号建议的复 函

    尊敬的吕根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非遗工坊作为我市文化产业重点培育对象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完成情况

    我市现有国家重点扶持非遗工坊 2 家,省级非遗工坊 9 家,市级非遗工坊 23 家。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省级非遗就业工坊申报工作,向省上推荐石泉柚子功效茶制作非遗工坊、安康泸康酒酿造非遗工坊、郑氏传统修脚术非遗就业工坊等 8 家。目前,第二批市级非遗工坊评审工作正在进行中。在推动非遗就业工坊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我市目前省级以上非遗项目 44 项,涉及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近 20 项,且基本都设有市级非遗就业工坊。非遗工坊的建设发展,为推动我市非遗项目保护,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实现非遗的市场化转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按照文旅融合的思路,依托非遗项目和非遗工坊,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其中,紫阳和平茶厂和石泉中坝作坊小镇两家工坊被文旅部确定为重点扶持工坊,后柳镇中坝村乡村减贫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百大案例。2021 年我市各级非遗工坊共吸纳脱贫户户数 1308 户,吸纳脱贫户人数 3440 人,线上线下培训人数 801 人次,订单数278220 笔,人均年收入 18031 元。

    三是在培育当地特色产业方面:依托非遗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已成为推动安康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依托腊肉腌制技艺镇坪县建成了腊肉小镇,依托庖汤会民俗非遗项目建成了中坝作坊小镇,依托紫阳毛尖传统制茶技艺和平利女娲茶制作技艺为安康富硒茶注入浓厚文化内涵,依托紫阳蒸盆子制作技艺、蜀河“八大件”饮食文化及制作技艺、白河“三点水”制作技艺、汉阴炕炕馍制作技艺使安康美食构建起了知名饮食文化品牌。而非遗工坊就是依托非遗项目发展特色产业的主力军和主阵地。

    四是在宣传普及方面:非遗工坊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基地,在宣传非遗法律法规、传授非遗知识技艺上起着领头羊和标杆作用。如,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非遗购物节”活动中,非遗工坊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最受媒体和人们的关注。

    五是在保障措施方面:联合市脱贫办、人社局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通知》,联合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载体建设的通知》,我局制定印发了《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及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全方位加强非遗工坊的打造、监督、管理。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推进我市非遗工坊的设立工作,出台非遗工坊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指导和检查力度,帮助解决产品设计、营销渠道等问题。

    二是提高对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坊运营主体两类人员的培训频次,针对不同人群,调整培训内容,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实现非遗项目的赓续传承和非遗工坊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

    三是加强对中、省、市非遗工坊相关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协调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兑现有关奖补政策,为非遗工坊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四是支持举办“非遗购物节”等以非遗为核心的节事活动,将更多的非遗产品纳入全省线上展销平台,进一步提高非遗工坊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