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安康体育馆运营管理的建议
名称 | 关于加强安康体育馆运营管理的建议 | ||||||
编号 | 239 | 领衔代表 | 王贤良 | 办理部门 | 市教体局 市财政局 市自然资源局 | 办理状态 | 已办结 |
签发人 | 毛良韶 | 签发日期 | 2022-03-29 | 发布日期 | 2022-11-03 | 类别 | B |
正文 |
关于加强安康体育馆运营管理的建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内容。安康体育馆作为十四运留下的安康市建设标准最高、设施最先进、最具影响力的体育场馆,不但为安康赢得最佳赛区提供了基础条件,更为全市体育服务设施的改善和承办国际国内赛事积累了经验。发挥好利用好十四运会场馆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服务改善民生、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但安康体育馆功能单一、配套服务设施不全、运营主体不明确,场馆资源效应不明显直接影响投资效益发挥。主要表现在: 一、体育场馆设施资产闲置。安康市体育馆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建设,为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如期投用,保障全运会顺利进行,市政府决定市属国有企业负责融资建设,但全运会结束后,因建设资金缺口、资产权属不明确、运营主体融资受限等因素,室内竞赛馆、训练馆、室内标准化足球场仍处于闲置状态,物业、电器设备的定时启用保养、日常维护还需要投入费用,向公众开放会增加管理费用,处于闲置少出、开放亏损的尴尬局面。 二、功能单一配套设施不足。安康市体育馆项目所在的月河生态片区正在建设开发之中,周边业态不明显,但随着长春路西段建成通车和七里沟立交的建设加快,长春片区国绕体育馆周边规划的配套设施尚未启动建设。目前,体育馆周边土地属性及规划均已成形,采用多元化建设途径、逐步完善配套设施,保证体育运动设施的公益属性,保障公众开放时间,最大限度发挥其使用功能十分必要。 三、相关运营资源严重缺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一方面需要既懂体育运动规律又懂运营管理的专业人才,一方面需要相关赛事和IP资源支撑运营发展。安康当前还处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相对较低,国内外缺乏行之有效的全运会场馆运营发发经验,加之当前专业人才团队、相关资源严重缺乏,无法支撑安康体育馆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冬奥会场馆规划建设时指出,“体育馆赛后利用是世界性难题,体育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这是我们的经验。一定要按照节约和可持续的要求,把体育场馆建设好、利用好。”这为我们下一步做实做活做好后全运时代安康市体育场馆综合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 建议: 1、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当前市教体局为产权持有人,安康城投融资代建并负责运营,运营模式参考安康大剧院模式,采用市场化运营加财政缺口性补贴。建议将安康市体育馆作为经营性资产注入国有企业,不改变其公益属性,保证公众开放时间,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公益属性监管。一方面优化体育馆建设资金融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理顺市场化运营机制,为赛后场馆高效利用,优化提升全民健身要素配置提供有利条件。 2、有效提升场馆综合效益。坚持“以体为本、多元经营”,积极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在满足本地重大赛事活动和兼顾当地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场馆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和服务,以体育本体经营为主,做好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体育培训、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打造极具活力的城市公共服务综合体。 3、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将体育馆周边规划的体育设施用地与体育场馆统筹考虑,配套建设集酒店住宿、运动商品、时尚餐饮,运动休闲、培训训练、竞赛表演、停车服务、高品质住宅等全流程服务配套的体育综合商业圈,结合月河生态新城康养产业发展,引领体育馆周边业态,培植体育产业相关产业链。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