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建议
名称 | 关于提升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建议 | ||||||
编号 | 172 | 领衔代表 | 谢蓉 | 办理部门 | 市教体局 市财政局 市自然资源局 | 办理状态 | 待评价 |
签发人 | 许伟 | 签发日期 | 2023-02-17 | 发布日期 | 2023-09-18 | 类别 | A |
正文 |
关于提升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建议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改善安康中心城区中小学校教学条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中心城区学位供给不足。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落户和务工人员快速增加,学龄前和义务教育阶段人口逐年增长。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汉滨区中心城区学生人数净增长2万余人,现有学校承载能力有限,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就学压力较大,且持续增加。如:果园小学、汉滨小学、培新小学、汉滨初中等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在校学生人数均在3000人以上,为增加学位保障,满足入学需求,“大校额”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中心城区城西、城东以及建民长春片区学校布局、学位供给与新增人口就学需求不相匹配。城东片区现有18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4.42万人,根据常住人口7%测算,小学在校人数应为1.01万人。该片区现有五星小学、南门小学、东坝小学、江南小学四个小学,共有6200个学位,预缺学位3900个;城西片区现有8个社区,常住人口7.4万人,该片区仅有果园小学和西关小学,共计学位4000个,预缺学位1200个,且无公办幼儿园;建民办长春片区现有19个小区,共有29253户,预计到2025年常住人口达7.3万人,该片区现仅有市一小红星校区、安职附小,共有学位2900个,预缺学位2200个,无初中学位。 二是中心城区学校重点项目资金缺口大。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汉滨区将于2029年、2031年先后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评估验收。对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中关于教育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教学质量的指标要求,区政府结合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学位紧缺的困难实际,组织制订了《安康中心城区教育重点项目三年攻坚实施方案(汉滨区)》,在2023至2025年三年期间,集中攻坚建设17个教育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6.88亿元,项目建成后增加学位1.67万个。目前启动实施了高井中学、区职教中心、五星小学等教育重点项目,已落实项目资金5.32亿元,资金缺口11.56亿元,由于区本级财政十分困难,现有财力根本无法完成教育重点项目的实施。 三是中心城区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因中心城区学校学生人数多,导致中小学校部室不足,严重影响课后服务拓展类课程的开展,如五星小学学生人数991人,学校无运动场所,培新小学3200余人,运动场地和活动场所狭小,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全省高一年级全面实施了高考综合改革,实行“3+1+2”走班式模式教学,高中学校也存在教室、场馆、教学设施等资源短缺问题。 四是项目用地及项目建设等方面协调难度大。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事关全市教育发展,但按事权划分,目前中心城区土地规划、建设审批权限均在市级部门,汉滨区在落实项目用地及项目建设等方面协调难度很大。 建 议: 一、市教体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研究解决中心城区规划的区属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重点项目资金缺口问题。在安排教育项目资金时,充分考虑汉滨区的学位缺口、人均财力、常住人口等因素,给予倾斜支持。助推汉滨尽快启动长春初中、长春小学、城西小区、高井小学、城西幼儿园建设,力争在2025年前投入使用,确实解决中心城城区大校额、大班级问题。 二、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中心城区学校项目用地及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评估验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