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306期/安康史话/内容详情

“旬”访三国 ——孟达和他的墓

作者:发布时间:2024-03-11 15:33 来源: 【字体:

旬阳有座孟达墓,不算远,一直想去看看,毕竟这方土地和那个叱咤风云的三国年代有一点关联。

孟冬时节,下着雨,不适合出游,但与参观一个荒废墓地的氛围很搭,说走就走。

出旬阳高速便道,越汉江,沿国道东行数分钟,左侧笔立一山,曰王家山。盘旋山道而上,坡陡弯急,车有点打滑,想想山崖之后的滔滔江水,不禁凛凛然。

停车处,一片工地,名曰:三国文化园。几个工人围聚谈笑,询问墓地位置,一老者挥手一指:左边那个土堆便是。

转过山坳,山地坟起处,现一土丘,灌木掩映,旁侧一菜地,边沿处树着一方形水泥石碑,个头矮小,上书:孟达墓。

土堆已被村道削去大半,一座五级石塔却傍墓巍然峨立,俯瞰山城旬阳,汉江绕城逶迤东去。塔身砖石斑驳,与周遭民居建筑对比鲜明,没有文字,不知其详。几户村民都大门紧闭,听闻人声,一老妇人开门探身,寒暄过后,问塔的来历,答:爷爷辈儿就有了,都叫它孟达塔。

不能确定石塔是否为孟达墓而建,但在一处破败的墓地,甚至只能叫做土堆的地方,有一座年代久远的石塔兀立也算是对孟达的一丝怀想吧。

作为三国时期一名战将,孟达出生扶风,年轻时与老乡法正一起南下,在益州刺史刘璋手下谋生,刘备带着凤雏庞统西进四川时,刘璋出于礼节安排他和法正出城迎接。

俩人不是什么好鸟,不仅一去不回头,还撺掇刘备取刘璋而代,入主成都。

刘备正为图谋成都而来,还需要人撺掇吗?一拍即合,并且勾搭被曹操碾压逃在汉中张鲁门下委曲求全的西凉人马超,合围成都仨月,刘璋为百姓着想,弃城而降,刘备遂了心愿。

事成之后,法正代替死去的庞统进入决策层,成为刘备智囊,谋取汉中,而孟达则出任宜都太守。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野心膨胀,命令孟达从秭归北上,义子刘封沿汉江东进,准备拿下“东三郡”:上庸、房陵、西城,打通与荆州关羽连接的战略通道。

孟达一路顺风,斩杀房陵太守蒯祺,上庸太守申耽、西城太守申仪是兄弟俩,一看大势已去,见风使舵,降了。

“东三郡”被刘封、孟达占有,成为刘备囊中之物。

那一年,远在荆州的关羽,读着《春秋》,捋着胡须,看似闲暇,其实内心郁闷:连黄忠那老东西、马超那小儿都与自己平起平坐,同为五虎上将,自己还混在荆州这个鸟地方,寸功未进,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被人瞧不起,甚至被老大刘备淘汰。

怎么办?人在江湖,刀剑出鞘才能证明实力。

自负胜过智慧的关羽,一方面羞辱了前来求亲的东吴孙权,对求娶他女儿的孙权的媒人说:虎女焉嫁犬子?让孙权恼羞成怒。一方面借助汉江上游秋淋江水暴涨之机,水淹七军,斩庞德、捉于禁,意气风发,风头正劲。

曹操急派大将徐晃解襄、樊之围。书生陆逊一看替孙权报复的机会来了,“白衣渡江”,曹吴联手,迫使关羽败走麦城,一代名将身首异处,陨落沙场。

其实,关羽败走麦城之前,曾派人给刘封、孟达送信,要求增援荆州,但俩人各怀鬼胎,按兵不动。

刘封是早年刘备收养的“义子”,收养之时关羽决不赞成,认为收留一个外人做“义子”将来和亲儿子关系不好处理,特别是在遗产继承方面难以平衡。

刘封是个莽夫,勇气可嘉,智谋不足,心眼还特别小,一直记恨关羽。

孟达呢,本以为“东三郡”凭一己之力足可以控制局面,没想到半道上杀出个刘封,不仅没能出演“男一号”,还被飞扬跋扈的刘封呼来喝去,甚至欺凌,心里憋屈。

二人对关羽的求救相互推脱,坐视不理。

等到败走麦城的消息传来,孟达自知难辞其咎,叛逆的本性暴露无疑,屁股一拍,直奔曹魏而去。还给刘封留下一封信,大概是说:关羽的死不是你我二人能够承担得了的,现在刘禅也大了,西蜀恐怕容不下你了,和我一样赶紧跑路吧。

身上背着刘备“义子”之名能跑哪去呢?无可奈何,在徐晃大军压境下,刘封硬着头皮逃回成都。

果然,诸葛亮担心着关羽当年的担心,唆使刘备以违抗军令之名斩了刘封。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继位。

听说孟达带着申耽、申仪以及四千人马来投奔自己,曹丕不仅高规格接待,还专门叫人给孟达相面,看相的说:孟达有“将帅之才”“卿相之器”。

曹丕还真信了。重新把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成新城郡,任命孟达为新城太守。

公元223年,刘备死了,丞相诸葛孔明在成都开府治事。

公元227年,曹丕也死了,司马懿主宰曹魏。司马懿对这个朝秦暮楚、见风使舵的新城太守不感兴趣。

几番试探,司马懿不仅不给面子,还经常派人查看军务,让孟达惶惶不安,叛逆之心又起,和诸葛亮暗通款曲。

诸葛亮成为刘备智囊之前,一直在荆州活动。他除了一个哥哥诸葛瑾、一个弟弟诸葛均之外,还有两个姐姐,都嫁给了荆州大户人家:二姐嫁给了庞统的哥哥庞山民,大姐嫁给了蒯祺——那个被孟达斩杀的房陵太守。蒯家有三兄弟,是当年刘表立足荆州的根基。

或许诸葛亮布下“无间道”,或许被申仪举报,反正在孟达和诸葛亮约定反叛的日子,司马懿率大军直取新城,助手李辅、外甥邓贤率先出降,西城太守申仪阻绝了他逃往蜀汉的通道。挣扎了十六天后,苦等诸葛亮救援而无望的孟达被司马懿割下脑袋送往洛阳传示后焚烧,尸身被手下掩埋,葬在了旬阳王家山。

其实无论什么年代,小人物的命运总是被权贵驱使,尤其不仅想苟延性命,还企图谋求名利者,难免趋利避害、自求多福。

这一点孟达有自知之明,叛逃蜀汉时给刘备写了一封信,中间有一句为自己定调:

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

当然,罪与非罪早湮没在王家山那堆黄土中,不曾想到的是还有一座塔在风雨里留下斑斑驳驳的印迹。

(作者系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我要评价

对本文的评分:

建议信息

  • *建议内容: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