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市国省干线路旅融合中存在的先天条件差、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资金保障弱等突出问题,结合前期赴汉中考察学习和在平利县实地调研情况,就推动我市国省干线路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紧扣市委、市政府加快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争取推动相关市级部门联合制定《国省干线路旅融合实施方案》,各尽其力、协同推动“公路+旅游”发展,提升国省干线适旅水平。公路部门要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组织领导,在前期印发《安康干线公路系统落实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责任清单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借鉴案例,拟定《安康国省干线路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明确近期任务和远期愿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配套、整合利用资源,建立清晰的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构建“路旅融合”规划、建设、运营路地协同联动的新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实施、部门齐抓共管、行业全力配合的新局面。
二、坚持段为主体。以公路段为主体,充分调查和详细掌握养管路段已建成的绿化节点,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等实际,细致收集整理养管路段的发展历史,与之相关的路桥故事、人物故事,以及物件、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注重了解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这些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进“路旅融合”走深走实走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要把打造一个具体点位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来完成,对如何确定具体点位和如何进行提升打造提出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想法思路,并从元素选择使用、整体布局设计、相关文字介绍等各个环节和细节把握制定可行方案,确保打造一处、靓化一处。要在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思考如何变废为宝、变劣势为优势,实现资源最优化最合理的配置使用,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比如汉中市公路局将危险边坡卸载的弃渣土倾倒在道路外侧,通过填高地势、覆盖泥土、种植绿化、景观设计、文化石展示等措施打造了一处景观点,既解决了渣土倾倒无场地、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又亮化美化了通行环境,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三、深化路地共建。站在地方政府部门推动落实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任务的需求点,找准与公路行业紧密相关的契合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政府部门想为愿为与公路行业能为善为结合起来,确保公路行业和政府部门的想法意愿达到统一,推动建立地方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公路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着力解决土地、资金、外围等难点重点问题,开发具有吸引力的公路旅游产品,促进干线公路与传统山水风景、文化旅游资源、沿线特色产业紧密对接融合、共同迸发活力,进一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赢。
四、融入公路元素。强化设计理念,对已建成运营路段的绿化节点、服务区(停车区)等“窗口”,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恰如其分的融入公路元素进行优化提升,打造公路沿线科学规划的绿化环境、设计别致的景观小品,进一步凸显公路主题、展示公路特色。同时要在每条线路上选取一个综合性服务区,设置介绍当地旅游景点、美丽乡村、特色产品以及全市干线公路路网规模和服务区、停车区、道班布局等基本情况的图文展示牌,并设置旅游线路和路况信息查询二维码,加强干线公路旅游运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
五、充分依托项目。坚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依托公路改扩建、养护大中修、水毁修复、危桥整治、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等工程建设的实施,选取1至2个具有区域特色、天然禀赋、历史文化、省(市)交界等的路段和点位按景点标准进行重点打造,结合路域范围内的自然景观条件,采用借景造景等手段建成景观长廊,附加民俗展示、文化传播、露营野餐、农产品消费、餐饮休息等复合型功能,将服务区打造成为集参观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景点,提升公路设施旅游服务品质。
六、加大宣传力度。打破传统固化的宣传思维和宣传方式,坚持公路宣传不仅要展现外在景观美、设施美,而且要展现内在人物美、行风美,既要有真实生动的小故事,又要有恢弘篇章的大事记。着手编写安康干线公路赋、编谱安康干线公路之歌,紧扣“幸福安康路 千里党旗红”党建主题,撰写抢险保畅、工程建设的记实录,以及先进班组、劳动模范典型事迹、公路历史故事等,在适当点位以图片、浮雕、文字、雕塑等生动形象、喜闻乐见形式展示出来,点缀营造公路文化景观,使公路宣传的内涵丰满、外延拓展,增加公路行业宣传的吸引力和记忆点,提高公路行业宣传的温度和深度,增添国省干线公路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品味,实现路旅融合、文旅融合的高度统一。
(作者系市公路局党委委员、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