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方公司采访,第一次见到她,我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位叱咤安康商界的女强人——陈忠云,她戴着厚厚的眼睛,慈祥的笑容洋溢在脸上的每一个皱纹里,让人暖阳阳的……
她的称号很多,老大姐、陈姨、陈妈、陈奶奶……很少有人叫她陈总或陈书记。每当听到这些让人心里发热的呼唤,她知道,赢得这些亲切的称呼,是因为她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安康儿女,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自己的成功和荣誉是她和携手奋斗的团队共同换来的,是300万家乡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换来的,是敬爱的党和政府给的,她把一腔的热情献给党和人民,她把成功的果实和亲人分享。
她用坚毅强了我们迎接挑战的信心
1994年,是陈忠云终生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她60岁,刚从一个集体企业退休,一向好强的她,不甘心从此在家享清福,总想发挥余热,为社会做点什么。
这一年,安康市场经济刚刚兴起,党和政府提倡发展非公经济。
机会来了,抱着要为社会做贡献的热情,凭着几十年的经商经验,她毅然拿出退休时发的2万元退休金,又向亲戚朋友筹了些钱,到劳动、税务、工商等部门一家家跑政策、一件件办手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办起了南方商场。
万事开头难。当企业象一只刚放进大河里的小船一样蹒跚起步时,她感到了压力之大、举步之艰……仅
但,一向不服输的性格,让她仿佛回到了30岁,自己首先打起精神、鼓起干劲,并不断给员工们打气鼓励,和大家同吃同住,共同拼搏。
当时商场进货都是联合进货,货到了自搬自运,每一次货要回来,她都带着大家在下班后,加班下货,大伙被她的劲头感染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更没有一个要加班费。有一回,从珠海发回600件“曲奇”饼干,下午到货,大伙下班后都主动留下来了,院子里没有说话的声音,只有装卸的声响,不到一个小时,货全部卸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当年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00余万元,实现了开门红。2001年,公司改制成立南方商务有限公司,从业人员增加到300余人,经营面积增加到4800平方米,年销售近5000万元,上缴税费50余万元;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每一位南方人发展事业的信心。
但事业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2003年的时候,安康的市场已经逐渐繁荣起来,同行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能做到稳定地维持规模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说发展。但她深深感到,企业要长足进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发展才是硬道理。3月份,她得知邮政大厦裙楼要投标大型商场,便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项目拿下,但其他干部都反对,认为安康的消费水平低,房租又高,风险太大,别把前面创下的业绩都搭进去了!她却认为,近年来党的政策好,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安康的时尚消费市场前景很乐观,关键是只要能抓住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模式,这个险——就值得冒,更何况,公司也急需为更多的优秀员工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经过艰难的角逐,2004年3月,我们成功地拿下了邮政大楼。正如毛主席说的,她觉得自己这个决定像进京赶考,这之后的半年,她带着公司业务骨干马不停蹄地到沿海发达城市大型综合商场、超市进行细致地考察、学习,充分做好筹备,12月,南方百货开业,高档、精品百货的定位,一下子吊起了安康人的胃口,南方百货马上成了安康百货行业档次和时尚的代名词,销售额直线上升,公司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
尝到甜头的她,信心更足了,闯劲更大了。04年,她专程到西安去聘请了专业管理人才加盟南方,把他们先进的管理经营技术和规范的管理流程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使南方的管理经营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南方超市、汉阴家电分公司、南方百货、南方新世纪相继开业,兼并市东风机械厂,公司的发展突飞猛进!
实践让她始终坚信,党的领导,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她多次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争取,2005年6月公司党委成立,现设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6人,其中近几年新发展党员42人。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才能促进发展,在公司,她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抓党建带工建、团建、党工、团共建,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了党员、团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企业文化,开展“创先争优”和“创佳评差”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极大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职工队伍。
……
她用爱心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
说真的,在员工面前,她并不是个工作狂和苍白的企业领导人,我们更觉得她像我们的母亲,带着对儿女的关爱和厚望,领着我们为这个共同的家奋斗。
母亲是疼儿爱女的。97年冬天,公司副食组组长程光霞一个人带车到西安进货,本来下午就能回来,结果都晚上10点多了还没有回来,当时通讯比较落后,无法取得联系,她的心揪了个蛋蛋儿,一直守在门口等,那心情就像她女儿小时候贪玩回家晚的那种焦躁和担心……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看着看着街上人少了,当司机袁师傅和门房把她搀回办公室的时候,她才突然感觉腿就跟掉了一样。
过了半夜12点了,钟表的滴答声一下一下都敲在她心里,她咋睡得着……
快凌晨5点了,程光霞终于回来了,原来是返程时,车坏在秦岭的山上了,见到她第一句话,她就说:“陈姨,还好,我就怕明天咱们不能按时上货”,她一听,一把抱住她说:“娃呀,终于回来了,冻坏了吧?饿坏了吧?货都不要紧,你可把我急坏了!”
……
心疼儿女还要了解他们,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作用。公司起步之初,她非常重视从一线上选拔骨干。94年,烟酒柜组的营业员杨未来,经常喜欢拿着酒瓶研究商标、价格等,柜组人都说这个人咋怪怪的,不愿意和他在一个柜组。她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原来是小伙子想好好掌握业务,为顾客介绍起来顺。她把小杨叫到自己办公室,拍拍他肩膀说,你是个好学的小伙子,但上班时还是要注意,这样会影响工作,可以下班再研究。为了避免同事之间发生不愉快,她把小杨调到童鞋组,小杨很聪明,很快适应了,工作特别认真,服务特别有耐心,每次顾客试鞋时他都不厌其烦,一双双让试穿直到顾客满意,因为好学勤奋、业务熟,现在杨未来已经成为公司党委委员、团委书记。这以后,她不断大批选拔在一线工作的员工走上管理岗位。
锻炼也是疼爱。她一向像要求自己像对待儿女一样对待员工,让我们经常到不同的岗位上进行锻炼。南方超市开业后,她让高中文化的营业员陈紫瑞,到财务上去锻炼学习,姑娘害怕责任大、工作累,要撂挑子,她就让她先到豆浆房去吃吃苦,当再次回到财务室后,子瑞变得勤奋上进、珍惜岗位,为公司的财务工作做了很多突出的成绩,现在已经走上了公司财务部经理的岗位。
对儿女一视同仁。手掌手背都是肉,对儿女好关键还要一碗水端平。公司财务部的陈翠华,来自农村,年龄偏大,大家都有些排斥,说她土,她知道了,狠狠批评了说闲话的几个员工,留下了她,并为她牵线搭桥,一年后陈翠华解决了婚姻问题,人也精神了,工作很起劲,现在是公司党委委员、财务部副经理。
这么多年来,她坚持落实好我们的福利待遇,对大伙家里的大凡小事都无不关心,有了困难就及时拉一把,有病了去看望,职工遇到婚丧,都要去慰问,实在忙的腾不开,就派工会干部代表上门给员工送温暖,而且把关爱员工还写进了公司制度。
将心换心,慢慢的,大家都习惯了叫她她、陈妈,大家也都像一家子一样心齐!当年公司创立时的34名新工里,至今还有22名仍然在为公司的发展默默奉献。
……
她用一片真情温暖了金州父老的心
成功了,有她自己的付出,有公司团队的努力,更有党的关怀和老百姓的支持,她深深的知道,只有用一腔热血和真诚回报社会,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和关爱。她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回报——她首先从最基本的做起。十多年来,她时刻提醒自己,诚信、守法经营,是回报党和人民信任的最起码的要求,要始终把“诚实守信”放在首位。她确立了南方“品优为纲、创新为魂、质价为命、诚信为根”的企业宗旨,在全市商界率先提出了不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倡议,首批创建购物放心店和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并制定了“两查、三检、三不进、六不准”制度,多次主动自查烧毁过期商品,宁愿企业受损失,也不能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用诚信迎来客户、提升了信誉。
每当看着墙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的金牌和一位客户送来的锦旗上写的,“顾客至上情意浓、诚信经商誉金州”时,她总说,她只是做了该做的。
回报——她为党和政府解忧。她的事业是党给的,她长期以来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党。
在企业选人用人时,她总是坚持下岗工人和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待业青年优先的原则,就算个人条件差点,进了公司再培训,这样能为政府分忧。十多年来,公司为社会解决再就业2000余人次,解决就业岗位600多个,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再就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国家领导人亲自颁发奖牌。
回报——她把爱献给最需要的人。她是个普通的母亲,她爱她的儿女和孙子,每次看到和她儿孙同龄却十分艰苦的年轻人时,她总想帮他们一把,她认为那些孩子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
06年上半年,她带着公司团委到汉滨区大同镇杨庄村慰问时,看到一个叫刘小涛的孩子,母亲已经去世,哥哥患痴呆症,全家就靠父亲一人支撑,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无人照顾,家里非常贫困,她的心里很疼,她孙子和小涛年龄差不多,现在还经常撒娇,这孩子,真苦啊,她毫不犹豫地决定供他上学,最起码让孩子初中能毕业,如果孩子学习好,她说还要再接着供,孩子到现在一直叫她奶奶。
06年夏天,得知汉滨高中汪显森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开大学,他的同学方荣虎也考上大学。但两个孩子在短暂的喜悦后,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绝望。
家住距离汉白公路40余里的河西镇红云村大山深处的方荣虎,父亲98年不幸遭遇车祸,造成脑颅挫裂伤,进行了开颅手术,现留有后遗症——脑挫伤性癫痫,需常年服药治疗,母亲曾作过子宫切除手术,不能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家里的地无人耕种,荒了,生活仅靠母亲为别人做点零工而维持,为了治病、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们已负债数万元,虽然孩子考上了大学,但高额的学杂费,犹如一个天文数字,让他们一下子又陷入了愁困之中。
汪显森,是个刻苦好学的小伙子,父亲于1999年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留下了3万余元的医疗债务,母亲年近六旬,体弱多病,下岗在家,仅靠180元的生活费艰难度日,当陈忠云见到这孩子时,这个内向的年轻人正蜷在房背后烧课本,他眼睛很红、噙着泪,像受伤的兔子一样看着大家,她流泪了,她悄悄告诉我们,这样争气的两个孩子,咋能让他们的学业就荒了,天不帮人,我来帮。
回报——她把爱心不断传递。大前年的一天早上,一位女学生来到陈忠云办公室,扑通一声跪下,含着泪告诉她,自己是石梯乡的那名叫杨侠的学生,身体有残疾,四年前考入省财经学院,家里太穷了,陈忠云资助她上完了大学,现在毕业了,工作分到河北,特别来向她辞行,陈忠云拉起她说:“孩子,这是个爱的接力赛,陈姨把爱传递给你,你不用感谢她,把这份爱——传下去!”后来,那个女孩多次给陈忠云写信,告诉她,尽管创业艰难,但自己坚持每月向当地慈善爱心组织捐几十元,还义务为周围下岗职工的孩子辅导功课……陈忠云笑了,带着泪水,她把爱传下去了!
十几年来,她形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是修路建桥、抗洪救灾、扶贫帮困、还是助残助学、建校等福利事业,只要她知道了,都积极参与。05年捐资为小档村、梁沟村修建了两座便民桥,两条水泥路;06年8月,为大同镇优胜小学捐资6.5万元,修缮危房,购置桌椅;并捐资修建了恒口镇南方希望小学;每年春节,汉滨的恒口、大同等乡镇和新城敬老院、大树岭村等地方,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坚持看望慰问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米、面、油、糖果等物资;十多年来,她带领南方公司累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30余万元,捐衣物5000余件……每当看到被帮助的人绽放笑容,她就会感到一种阳光一样的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忠云年龄大了,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陈姨年纪大了,精力有限,现在,要趁着还爬的动的时候,多关怀那些需要关爱的父老乡亲,因为我是踩着家乡父老的一份关怀和信任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因为我热爱生我养我的家乡热土,因为我深爱着家乡人民,更因为,我是一名党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