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宁陕 > 正文内容

    打造“绿色”矿产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陕西省宁陕县矿山开发与保护调查

    作者:卢剑利 窦琨 熊炜 时间:2005-06-03 14:10 来源:宁陕县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享有“西安后花园”之称的陕西省宁陕县,素有“秦岭绿宝、绿色基因库”的美誉,东西横亘北部的秦岭主脊山脉与南北纵贯中部的平河梁山脉彼此相承,构成了宁陕这块“秦岭瑰宝”的地形地貌,正在建设中的西汉高速公路和210国道纵贯南北,直通汉中、巴蜀,36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已接近90%,在青山翠绿间,宁陕就像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风光秀丽的秦岭深处。近日,笔者在蒙蒙细雨中,走进了这个秦风楚韵的绿色宝地——宁陕县,对该县矿产走“边开发、边保护”之路进行了采访。

    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给宁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该县大打生态和山水、药材、矿产资源开发这些“王牌”,逐步走出了昔日“木头经济”的阴影。宁陕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彭小明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作为长江上游生态水源保护区的宁陕,必须服从国家大局,牺牲宁陕人民的局部利益,保护好宁陕这片“绿色”国土,依照科学的发展观进行一系列的资源开发与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据宁陕县主管矿产工作的副县长周永鑫介绍,截止2005年4月26日,在宁陕县从事地质勘查项目的已从2002年的1家探矿企业发展到现在25家26个区块,登记面积达到392平方公里,采矿企业由2002年的3家发展到6家,探矿投入由过去每年的100余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万元,涉及到广货街、江口、金川、旬阳坝、皇冠、新场等乡镇。—是矿产勘查已由国家投入为主转向多元投资探查。在登记的探查面积中,国家专业地探单位登记探查区块11块,登记面积201平方公里,民营企业和个人登记勘查区块14个,登记面积191平方公里,从事矿产开发的民营企业有16家。二是由分散开发转向相对集中、集约开发。过去点少而分散,现在按照县上的总体经济布局已主要集中在乎河梁以北地区,尤其是广货街、江口一线。三是已由单—品种转向多品种开发。过去主要是铁和金矿,现在已发展到钼、铁、钒、金、滑石等多矿种,个别矿种还有可能成为国家级中型矿。

    绿色生态是宁陕人的骄傲

    笔者在广货街镇不少矿业探采点了解到,虽然宁陕矿区范围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滞后,地质勘探难度很大,但国家允许个体私营经济进入矿山的勘探和开采,所以有许多私营企业老板和民营经济实体来宁陕开矿,他们大多都履行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审核备案手续,并完善了相应的勘查设计方案。

    近日,宁陕县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全县31个矿山资源探采作业点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了不少违规探采行为和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对此县上对违规探采的业主进行了行政处罚和停产整顿处理,关闭了江口镇银洞沟肖三林无证作业探矿点。5月17日,宁陕县专门召开了矿产开发秩序整顿大会,会上明确了相关部门的执法责任,对乡镇发现问题不及时上报转办的,将追究乡镇的责任,有关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有违规情况的应以书面形式转办相关部门,一般问题主管部门应于15日内赶赴现场处理,重大问题必须自接到举报后24小时内赶赴现场处理,否则将追究主管部门责任。同时,实行爆破物资供应审批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国家政策和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予批准建设,对不符合环保要求,未履行环保手续的矿产项目,相关部门不得立项发证,对现有污染源的单位实行关闭制污措施;对植物破坏严重的露天开采企业,国土资源局将制定强制性措施,保证矿山植被恢复率达到30%以上;县政府要求县国土局尽快完成宁陕县矿产规划编制工作,通过规划的组织实施,“封死”生态敏感区域内的开采,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地及周边地带和国、省道两边可视范围内,一律不得开矿;国土资源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国家规划矿区的监管和保护,配置专兼职矿产督察员,坚决依法查处无证、越界开采和非法转让矿权行为。

    在5月17日召开的宁陕县矿产勘查开发秩序整顿会上,宁陕县县长陈伦宝指出,大力发展绿色矿产是宁陕人民必须要走的一步,他希望所有客商在宁陕依法开采、守法经营、服从管理。同时,他也对来宁陕开发矿产的各界人士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xinwei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