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要活在世上,就会有亲情和友情,就要面对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就必须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人民警察——一份特殊的职业,如何把握好是与非的界限?如何把握好法与情的天平?有这样一个人,他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书写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从警27年,他凭着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党性原则,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尽职尽责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27年,他拒绝吃请逾千次,拒收礼品、红包300余次;27年,他不知帮助过多少受害群众,当别人道谢时,他却常常无法想起事由。他就是我的战友——法医刘传品。一个同事眼中的“铮铮铁汉”,一个犯罪分子眼中的“铁面警察”,一个人民群众心中的“大好人”。
——在利益强权面前,他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
面对金钱,他不为所动。1996年4月,我县城关镇发生一起强奸案。因无现场目击证人,又无其它证据,犯罪嫌疑人也矢口否认,只能仅靠现场提取的唯一一份检材定案。嫌疑人家属得知其中利害关系后,千方百计托关系、找熟人,给刘传品送来重金,请他在鉴定上做点手脚。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刘传品来说,这笔钱无疑充满着巨大的诱惑,但是却当场遭到他的严词拒绝,他实事求是地做出了客观准确的鉴定结论。最终,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周围群众拍手称快。
面对权势,他正气凛然。2001年5月,我县城关镇东南村发生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一位当权领导正是犯罪嫌疑人的近亲,他亲自找到刘传品,要求降低受害人的伤情鉴定结论,被刘传品断然拒绝,他说:“法医鉴定必须尊重事实,不管是谁都要一碗水端平,我是人民警察,就要对的起人民群众”。正是由于他的凛然正气,案件最终得到了公正处理。
面对亲情,他坚守原则。1998年的夏天,他最疼爱的亲侄子因斗殴将人致伤,从未给他添过任何麻烦的哥哥开口向他求情:“传品啊,都怪哥无能,没能把你侄子教育好,闯了大祸,这次你一定要救救他啊。”望着哥哥求助的眼神,一股酸楚涌上刘传品的心头。刘传品从小就与哥哥手足情深。由于家里人口众多,缺少劳力,哥哥很早就放弃了学业,和父母一起支撑着那个贫苦的大家庭。他始终不能忘记,风雪中哥哥用单薄的身躯背着他,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送他上学;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哥哥宁愿自己忍饥挨饿,却总把能吃的东西留给他充饥;在他上西安医科大学时,哥嫂省吃俭用给他寄去衣物和生活费,供他读书……这份深情一直埋藏在刘传品的心中,这么多年来,他总想好好报答哥哥。这次侄子出了事,哥哥能找谁呢,眼巴巴地全指着他啊。看着眼前恩重如山的哥哥,刘传品左右为难,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说实话,其实只要他在鉴定上下点功夫、做点手脚,外行是不会发现的,侄子就可能有救。可刘传品想,我怎能为了自己的私情败坏公安机关的声誉,给党旗摸黑呢!
在法与情的取舍中,刘传品最终还是选择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他主动要求回避,让当事人到市局做伤情鉴定。后来,受害人被鉴定为重伤,侄子被判处有期徒刑。侄子被捕后,刘传品心中很是难过,他特意请假去了一趟哥哥家,想看看从小像父亲一样疼他、爱他的哥哥,更想取得哥哥的原谅。但这次,哥哥没有让他进门,双手撑着门框,气冲冲地对他说:"传品,你是警察,工作有纪律,你走吧!"说完,“砰”的一声,重重地关上了那扇熟悉而亲切的大门。刘传品心如刀割,带着满腹的委屈和心酸回到家中,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里,整整一天都没出门。
2004年9月,不幸再次降临到哥哥的身上,年仅28岁的侄子因脑溢血死在医院。久不登门的哥哥再次找到刘传品,请他出面和医院打医疗事故官司,可哥哥怎么也没想到,刘传品却因为自己是县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特邀专家,再次选择了回避。哥嫂对他百般不解,狠狠地将他痛骂了一顿,从此两家彻底断了往来。
——在亲人眼里,他是任务第一的“工作狂”
忙,是刘传品给人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自86年法医室成立后,法医鉴定的重担就全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他常常都是白天出现场,晚上做鉴定。熬夜加班几乎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27年来,他累计加班时间超过了6年,不知有多少个节假日他都是在案发现场度过的。
因为忙,妻子和女儿常常叫他“野人”。他总是很少回家,甚至常常因出现场,顾不上吃一口饭。即使有时从案发现场匆匆赶回家,也总是独自一人端碗饭坐到一旁,怕家人受不了他身上残留的异味。不知多少个夜晚,出完现场回家的他,不得不吵醒熟睡中的妻子和女儿。有时,妻子想着他刚接触过恶臭的腐尸,恐惧的不让他上床。平日里,同事还常拿这事和他说笑。27年来,因为工作忙,他无暇过问家事,慢慢地家里人也都习惯了,什么事都不再指望他。
他清楚地记得,1999年,当女儿拿着考试成绩单告诉他,自己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汉阴高中时,刘传品心里乐开了花。趁着父亲高兴,女儿试探着说,想让他参加学校的毕业家长会。刘传品就这一个孩子,从小就特别懂事,生活、学习上他从未操过心,甚至连女儿的家长会都没参加过一次。望着女儿期许的目光,刘传品一口答应了下来,他想尽一次父亲的责任,满足女儿这个不算愿望的愿望。可事情就那么凑巧,偏偏就在家长会的当天,辖区发了案,等他忙完跑到学校时,家长会早散了,别家的孩子早就和父母一起回家了。空荡荡的操场边,女儿正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看着女儿哭红的双眼,他只有满心的愧疚,谁让自己是一名人民警察,一名法医呢?
1999年7月,80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患病需要住院,当时正值流行病高发期,医院人满为患。妹妹打电话给刘传品,想让他在医院找个熟人早点给母亲安排个床位,不想他根本顾不上,忙着出警进了山,等他回来赶到医院时,母亲已住院好几天了,望着病床上满头白发、面色蜡黄的老母亲,他心头一酸,眼泪只能往心里流。
就在去年我县平梁镇发生“6.12”陈朝刚杀人焚尸案时,恰巧刘传品的妻子突发疾病卧床不起。留下病重的妻子一人在家,他实在不忍心,更不放心。可案情紧急,他只能火速赶赴案发现场。第二天,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时,妻子因无人端水、喂药,高烧不退,病情更加严重了。看着妻子那苍白、干裂的嘴唇和深陷的双眼,他心疼的厉害,再也忍不住,趴在妻子床边,嚎啕大哭。
是啊!血肉之躯,怎能不知亲情冷暖,妻儿老小怎会没有骨肉之情。他心里知道,对母亲、对妻子、对女儿、对家庭,他亏欠的太多太多。作为一个丈夫,他多想在妻子生病时陪在身边悉心照顾;作为一个父亲,他多想牵着女儿的手共享天伦之乐;作为一个儿子,他多想在母亲跟前端茶递水;作为一个弟弟,他多想在哥嫂最无助时给予帮助。可既然选择了当一名警察,当一名从事法医职业的警察,那就意味着奉献,无私地奉献青春,奉献亲情,甚至奉献自己的毕生!为了正义可以伸张,为了亡者可以安息,他甘愿奉献,27年无怨无悔!
——在群众面前,他是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刘传品出生在漩涡镇一个偏僻的山村,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他从小就对人民群众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从事法医工作27年来,除了做案件伤残鉴定和尸检解剖外,他总是竭尽全力扶贫济困、亲民爱民,利用自己的医术服务群众,治病救人。
十几年前,我县观音河乡村民张某被人打伤,初步诊断为颅骨骨折,胫骨粉碎性骨折,手指骨折。因张某家中贫困,加之嫌疑人家中也穷的叮当响,根本拿不出救命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张某躺在床上,无人救治,生命危在旦夕。刘传品出警赶到现场后,二话没说,担着巨大的风险和责任,立即进行手术。没有消炎药,他就自己掏腰包到小诊所去买;没有固定器材,他用竹子削制而成。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张某终于脱离危险,保住了性命。伤愈后,张某几次专程赶到我局,想当面感谢他的救命恩人,可每次都因刘传品在外出警,而未能如愿。多年后,刘传品早已将此事遗忘,当他再次到该乡出警时,被张某一眼认出,他一把拉住刘传品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哽咽的说:“刘法医,你真是大好人啊,要不是你,我骨头早就化成灰了,哪能活到今天啊!”。
2002年10月,我县田禾乡村民唐某在城里打工时被摩托车撞伤,肇事者逃逸。身无分文的他,看着被撞断的腿失声痛哭。孤身一人回到家中的他,一时间万念俱灰。刘传品无意间从同事口中得知此事后,立即买来夹板、绷带、消炎药品等手术材料,亲自赶到唐某家中,将其断腿固定接好,并悉心开导,帮他树立生活的信心。最后,还免费为唐某作了伤残鉴定,使唐某渡过难关。
2003年9月,我县城关镇益心村村妇钟某受伤。因家中特别困难,没能到医院治疗,到我局做法医鉴定时,提供不了任何诊断证明。刘传品便亲自到乡下小诊所了解病情,并主动免费为其鉴定。当看到钟某家中一贫如洗时,他又掏出身上仅有的钱递到钟某的手中,让她安心养伤。2005年6月,我县城关镇草桥村赵某的媳妇被人打伤,同样家境困难,他又给予了免费鉴定。
这样的事太多太多,正是这些平凡而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刘传品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人格魅力;也正是这些平凡而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见证了一位民警亲民爱民的拳拳之心。
“铮铮铁骨严法纪,满腔柔情只为民”,就这样,刘传品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塑造着自己崇高的人生情怀。“他用平凡,让我震撼;他用无私,让我感动;他用执着,让我敬佩;他用奉献,让我奋进”。他用毕生去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他是人民警察的骄傲,是人民群众心中最可爱的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