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建设一流社区是我的心愿”

    ——记石泉县城关镇北街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绪贤

    作者:何江 戴豆豆 时间:2009-11-23 16:47 来源:石泉县委学习实践办 字号: 打印

    “祥瑞和谐”,走进石泉县城关镇北街社区,路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书写着这样四个大字。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现年60岁的社区总支部书记陈绪贤,用“一心为民做公仆,万家忧乐系心头”的真情付出,为社区群众的“祥瑞和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奉献了20多个春秋。20055月,她作为全国唯一的社区代表,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北街社区先后被中央综治委、国家人事部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社区”和“计划生育先进社区”,被县委评为10面“红旗党组织”之一。今年9月,陈绪贤本人被市委评为安康市公民道德模范。

    “干部就是要干实事”

    北街社区6785户、20261人,是全县最大的社区。四年前的北街社区,办公条件一穷二白,社区党群开会都在支书和主任家中。社区办公没有场所一直是陈绪贤的一块心病。20028月,时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董雷来北街社区检查指导工作,充分肯定北街社区在艰苦条件下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所付出的努力,鼓励社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亲切地与陈绪贤等社区干部合影留念。

    20049月,陈绪贤到西安开会。会议期间,陈绪贤拿着社区资料和与董雷书记的合影“莽撞”地闯进了省委大院,向有关工作人员递交了反映困难的材料。没想到,一个月之后董雷书记已经将材料连同10万元一并批转安康有关方面,并要求市上同时给予支持。在县上帮助其筹集9万元资金后,她一鼓作气,将县直某单位原先准备以30万元出售给别人的小楼房以22万元买了下来,办好各种手续,陈绪贤和几任社区领导梦寐以求的办公场所夙愿终于实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令陈绪贤信心百倍,她又四处化缘,筹资对办公楼加层改造,兴办了社区幼儿园。

    一个小小的社区支书办了件令人觉得不可能办成的事,居民为此很佩服。陈绪贤却说,干部就是要干实事,而且社区干部就要干难办的事!

    “我的选择只能是奉献”

    社区干部的工资很低,2002年月工资80元,2006年涨到140元,2007年之后每月拿280元。拿的钱最少,干的事却最难最多,尤其是北街社区点多面长范围广,加之辖区内过去国有和集体企业最多,下岗职工多,弱势群体集中,贫困面相当大,不稳定因素也最为突出。

    栲胶厂有个“五七服务队”,是由30多个职工家属临时组成的,长期干脏险重活,企业改制后由于享受不到有关补贴,陈绪贤多次为他们奔波协调,但终因没有政策而无果。老姐妹们关起门来脱衣让社区支书、主任、文书三姐妹看那身上的累累伤痕:年轻时给企业卖命,老了却落了个如此结局!身体的伤痕让陈绪贤心酸,而老姐妹心灵上的伤痕则让陈绪贤萌生了一个大义之举:社区三姐妹三年不拿工资,拿它来补贴这些老人!她们摁上手印以信件方式递给县上领导。县长王彪看信后一连几个晚上彻夜难眠。发信后第9天,王彪县长亲自带人全面调研。2006年重阳节前夕,县政府作出决定,全县7089岁无社保居民老人每月享受50元保健补助。今年春天,陈绪贤路过另一社区,几个老人围了过来:“北街有你是福气,我们这些老人都沾了你的光。”陈绪贤连连摆手:“莫这么说,这是党和政府带给大家的福气。”

    去年7月7日清早,低保户谭宗琴“扑通”一声跪在陈绪贤面前,陈绪贤立即意识到,是谭宗琴的老伴刘延堂“走”了。老刘是原栲胶厂职工,多年患病,妻子身体不好,孩子没有工作,家境十分贫寒。陈绪贤马上来到刘家,吩咐社区的人买茶叶口杯、搭设灵堂,嘱咐家属请来老刘农村亲戚,暂借一口棺材;陈绪贤又出面协调,免去墓地费用,联系安葬事宜,顺顺当当地为老刘办理了后事。

    2005年8月,社区保洁员蔡德义收到成都师范大学给女儿蔡静的录取通知书,却发愁地与女儿抱头痛哭:妻子患精神病常年疯疯癫癫,一家几口靠自己每月300余元工资勉强维持,东借西凑后报名费还差2000多元。陈绪贤听说后,拉着蔡静的手,拿着入学通知书进了县政府大门,一路找县领导、找民政局,在报名截止前争取了2000元补助款。陈绪贤又走家串户,为蔡静募集近千元生活费,孩子顺利进入了大学校门。

    缫丝厂职工沈正华夫妻双双下岗,沈正华又因车祸赔偿,花光了积蓄。陈绪贤反复多次联系,为夫妻二人找到了门卫和商场的适合工作。目前,社区1200多名下岗人员中近千人已实现再就业,其中超过半数是通过社区协调安排的。

    2007年年关,社区有个姓钟的居民家里突然闯进一位妇女领着13岁的男孩来认亲,钟某拒绝,那妇女便闹得死去活来,差点出人命。钟家来找陈绪贤解决。原来十几年前钟某与该女子有过一段恋情,之后女子怀着身孕离开石泉,远嫁河南,婚姻十分不幸,母子俩四处漂泊,生活十分艰难,无奈之下来找钟某,希望钟家接收孩子,可钟某已经结婚生子并且家境困难,靠政府低保过日子,没能力抚养。而该妇女家在农村多年一直在外,孩子没有户口。陈绪贤亲自出面找派出所、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协调解决孩子户籍问题,可上户没有户主不行,为了化解矛盾,陈绪贤只好将孩子户口上在自己的户口簿上。而该妇女却把孩子撇下,出外打工去了,孩子生活、上学没了着落。为了孩子健康成长,陈绪贤给他办理了城镇低保和住房补助,并联系到一家留守儿童成长中心托管。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社区群众掰着指头数说,近几年,韩波、吴点点……很多困难大中专学生的上学费用,东门岭子群众吃水困难、缫丝厂、栲胶厂破产后百余人的建房和交通补贴等等,那一件不是陈绪贤帮着跑下来的!陈绪贤却说,既然党和群众把这个社区交给了我,我只能一个心思的把工作做好,我的选择只能是奉献。

    “我不能给党抹黑”

    陈绪贤就这样把心思都用在了社区群众身上,自己还住在50平方米的简陋房子里。

    社区办公楼加层装修时,请来的施工队预算需要12万元。陈绪贤暗地里又两次请人做预算,签修建协议时,陈绪贤软磨硬泡只付10万元,施工队负责人私下承诺,只要按预算签协议,可免费为陈绪贤装修住房,她坚决不干,为社区节省了2万元。

    2006年,社区桃园路一下水道出现故障,污水横溢,臭气熏天,陈绪贤不厌其烦,多次找相关部门和领导,最终按施工队预算争取了7300元施工费。但破开路面后,发现修复下水管道比预想的要简单,陈绪贤拿着施工预算逐条与施工方争辩,要求只支付施工费用2300元,施工方以返回2000元回扣的条件要求按预算结账被她拒绝,又为社区节省5000元,节省的钱最后都成为社区红十字会、圆梦基金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群众李玉仪家境困难,符合低保条件却没主动提出申请。陈绪贤主动为其办理了申请,并通过小组复核、张榜公布、上报城关镇复核等手续,使其享受了低保政策。去年春节前的一天,李玉仪偷偷将一只鸡放在陈绪贤家门前。得知情况后,陈绪贤取出100元让人转交给李玉仪。并转告说,如果有鸡送人,说明你家庭并不困难,就应取消低保。 即使这样,偷偷送鸡的仍然还有,但每次都被陈绪贤“明察暗访”到后高价“买”了。陈绪贤吃“高价鸡”一时成为了笑谈,社区群众纷纷夸她是一尘不染的“铁公鸡”,她却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不能给党抹黑。

    “创建一流社区是我的心愿”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陈绪贤在工作上始终坚持节假日不休息,几乎24小时服务,配合机关各单位党组织加强机关党员“八小时”外的教育管理;组建并参加宣传教育、治安巡逻、防汛抢险、扶贫帮困等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不低于24个小时,为社区办实事好事,调解邻里纠纷、关心青少年成长。社区大街小巷,无不留下了她的足迹和身影。

    2008年开展“双创”工作以来,她带领支部一班人挨门逐户地落实卫生管理责任,与临街各门店签订门前 “四自一包” 卫生责任书,每周定期组织卫生大扫除,每天轮流检查清理卫生死角,开展卫生大评比活动,使辖区卫生面貌彻底改变,受到了本县及外地游客、商家的一致好评。

    为了方便群众就医,她出门招商,引资400万元,建起一所社区医院,每年为无依无靠老人免费体检,并为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减免医疗费用。在她的奔走和努力下,今年争取市县项目资金180万元,修建的社区大广场已正式投入使用,为社区群众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场所;正在开工建设社区群众活动中心,中心设有便民超市、多功能活动室、为下岗职工开办的食堂等,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陈绪贤经常对社区干部们说,我们要把工作目标定的远一些,我的心愿就是创建陕南第一流的新型社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王玲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