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针对当前农村村级干部难选,后备干部难培养的现状,在村党组织换届中,采取四种方式拓宽选任渠道,收到良好效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是“内举”。立足农村实际选拔人才,对村内党员民营企业负责人,绿色产业致富标兵和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学生进行摸底排查,把愿意为群众办事、能够挑起村级经济发展重担、办事公道正派的人纳入选拔视野,作为村级后备干部,通过法定方法推上领导岗位。两年来,通过“双培双带”,全县在绿色产业标兵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30名、发展党员167名。把4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选拔到村级干部工作岗位。
二是“回请”。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剩余劳力外出务工,一些文化素质高、有经济头脑、开拓创新意识强的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磨砺锻炼,既实现了“原始资金”的积累,又开拓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乡村两级党组织通过召开座谈会、树立典型、评优树模等方式提升这些“致富典型”的影响力,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鼓励和引导他们回村担任村干部,为村级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两年来,全县有17名外出经济能人通过回请参加竞选,当上了群众领头雁。涧池镇洞河村刘修勇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后,依靠自己灵活的头脑和敢想敢干的精神,组建了集建筑、装潢于一体的建筑公司,生意甚是火红。2004年冬,通过乡村两级党组织的“回请”,他以高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半年来,他筹资5万余元,美化校园,修建新村门楼,安装路灯48盏,栽植行道树、衬砌U型渠;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引种优质莲藕80亩,发展稻田养鱼100亩,稻田养鸭50亩,种植中药材50亩,培育养殖大户10户,使洞河村由昔日后进村一跃成为党建综合示范村。
三是“下派”。村级后备干部“乏人”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的村,采取从乡镇选派一些懂经济、会管理、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到村任职。在选择“下派”对象时,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工作不力、作风漂浮、纪律性不强、乡镇“末位”淘汰的干部“下”到村上的做法,实行“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两年来,全县共有49名优秀年轻干部被选派到31个村任职,其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2名。这些干部到村后,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建强了村级班子,又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是“民推”。针对村级干部考核机制不健全,履职责任感和积极性不够等问题,积极推行村级班子、村级干部向群众代表和党员述职评议活动,把现任村干部履职好坏的评判权交给党员和群众,同时进行村级后备干部民主推荐。此举,一方面激发和调动村级干部工作“潜能”,落实群众的“四权”,另一方面,实现了让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村级后备干部的目标,增强了村级后备干部的群众“公认度”,为任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次村党组织换届,汉阴县179个村全面推行“村级班子、村级干部述职评议活动”,共推荐党支部委员初步人选1020人,确定正式候选人857名。在去年开展的述职评议活动试点中,年富力强、办事公道和群众威望高的蒲溪镇公星村陈昌富高票脱颖而出,接任村支部书记。短短一周时间,就修通了3处泄漏的导虹,解决了100余亩农田的灌溉用水。他还多次到县电力局联系,争取到无偿提供的变压器、导线等供电设施15万余元,对该村农电网进行全面改造。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公星村人心思齐、人心思进,各项工作都走在了该镇其他村的前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