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自2007年底启动以来,经过两年的建设、探索和实践,建成了1个市级平台,8个县级平台,649个终端站点,在“建管学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远程教育正逐渐成为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的主要方式,并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2008年2月28日,市委常委会专门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行了研究。会议决定成立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对远程教育经费、工作考核等问题做出了具体安排。2008年3月3日,中共安康市委办公室印发了《安康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并就如何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市委副书记崔光华同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鲍永能同志多次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远程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2008年12月,安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全市设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机构的通知》,同意成立安康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制作开发等方面的管理、协调、服务工作。与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副县级规格。统一设立县(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隶属于县(区)委组织部的副科级事业单位。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目前,市级已成立远程教育工作机构,落实了二间近70平方米的办公室,任命了基础设施科科长,从县区借用了5名工作人员。各县区都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机构,选配了工作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岚皋、平利、汉滨、宁陕四个县区远程办主任已经到岗,各县区从事远程教育工作的干部基本上都在3人以上。旬阳县在县委办公大楼为县远程办调整了四间办公室。远程教育建设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2009年,汉滨区组织召开了远程教育工作办公会,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组织部长参加会议,现场协调解决远程教育经费112万元。宁陕、紫阳两个三期建设县分别落实建设经费40、20万元。截至目前,市县区两级财政投入平台建设费160万元,网络维护费45万元,电视机购置费327万元,其它投入到远程教育建设资金近200余万元,各项远教资金投入达到700余万元。
基础建设稳步推进。按照省上统一计划,全市所有村分三批全部建成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一期建设的1个市级平台,岚皋、平利两个县级平台,127个终端站点,已全部建成,并于今年上半年通过省上专家组验收。二期建设的汉滨、汉阴、石泉、镇坪、旬阳、白河6个县级平台,572个终端站点,平台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建成站点522个,完成任务数的93%。剩余50个建设困难大的站点,正在协调电信部门制定具体建设方案,争取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尽早完成二期扫尾工程。省委组织部三期建设计划下达后,市委组织部及时向各县区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第三期终端站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五项要求,对三期站点网络通达、站点建设场所落实、站点硬件设备配置、站点管理员培训、站点运行反馈机制建立等工作进行了安排;向安康市电信公司发送了《关于做好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第三期终端站点建设工作的函》,提出了四个确保,要求他们认真核查资源,确保网络通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完成任务;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建立反馈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并于2009年10月13日,与市电信公司联合召开了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推进会,岚皋、平利、旬阳三个县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市电信公司对网络建设和网络维护工作进行了安排。目前,三期要建设的宁陕、紫阳两个县级平台,1267个电信模式村级终端站点,552个卫星模式村级站点,110个依托中小学模式村级终端站点,99个电信模式社区(街道办)终端站点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只待省上设备到位后,就可以进行安装调试。
站点管理逐渐规范。按照“建成一个、使用一个、管好一个”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了站点管理工作。加强设备管理。以县(区)、乡(镇)、村(社区)为单位对远程教育设备逐一登记造册,统一编号,建立了档案。建立了终端站点设备管理制度,制定了远程教育设备使用手则,规范了操作程序,降低了设备发生故障概率。平利县设备管理达到了“五防”(防盗、防雷、防火、防潮、防尘)和“三规范”(布线规范、安装规范、布置规范)。岚皋县17个乡镇工作站达到了电视机、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资料柜“五机一柜”标准。强化站点管理责任。夯实了各级抓站点管理的责任。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对终端站点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工作做了具体要求。县区统一建立远程教育各类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乡镇、终端站点工作职责,加大工作检查指导力度,注意发现、挖掘和培养典型,并及时上报工作信息。乡镇每月对终端站点设备运行和开展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及时处理好发现的问题,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县区远程办。村级党组织按照要求开展好远程教育节目播放收看工作。明确了乡镇党委副书记抓站点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和村党支部书记具体工作责任人工作职责。完善站点管理机制。建立了信息反馈机制,定期收集上报站点工程进度、网络质量、运行维护等方面信息。乡镇工作站每个周收集一次,县区远程办每半个月收集一次,市远程办每个月收集一次。建立了进度通报制,定期通报站点安装进度。市电信公司对安装进度进行一、三、五隔日通报。建立了督促检查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乡镇以包村干部为主,进行经常性检查;县区成立巡回检查组,进行不定期检查;市级联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不定期抽查。
学用效果日益显现。远程教育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学用才是目的,只有抓好了学用,让广大党员群众从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学到致富技术,远程教育才真正发挥了作用。各级远程教育管理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学习要求,每个站点都保证每次集中收看党员干部的参学率在90%以上,保证党员干部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2次,全年累计学习时间不少于60个小时,保证学习党性教育、法律政策、典型经验,实用科技等教育性内容时间高于娱乐性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学习方式,坚持抓好集中学,组织抓好特色学,重点服务群众学,积极探索分类学。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好全国、省级教学平台播出的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重要时事政治、政策法规等必修课程,特别是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好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和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以村级终端接收站点为平台,设立“一村一品”特色教学站点,开展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发展产业技能,带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进一步延伸远程教育覆盖面,拓展服务对象,重点服务好普通群众,帮助他们搜寻学习课件,为他们搞好各项服务。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从业特点和学习要求,认真抓好分类学习,切实增强学习效果。切实加强了教学辅导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安康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辅导工作的意见》,加强了教学辅导队伍建设。着力抓好学用典型的培养,以先进典型的真实事例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远程教育的再认识,增强他们参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岚皋县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资源,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宣传教育,建立“远程教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着力打造了50个“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建立了32个产业示范基地,培养了458户产业示范户,形成了庄房烤烟、蔺河魔芋、龙安茶叶等产业品牌。旬阳县张坪乡峰溪村村民李兴勋,通过收看中央七套科技节目,依托水源优势,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中华鳟鱼和娃娃鱼养殖基地。白河县中厂镇宽坪村村民陈世军通过学习沼液灌溉和蔬菜种植技术,发展蔬菜大棚150多个,年收益20余万元。
远教队伍得到加强。积极抓好远程教育队伍建设,搞好队伍组建、开展好学习培训,探索好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远程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本领。建立了远程教育三支队伍,从乡镇(含乡镇)以上负责和具体从事远程教育工作的同志中确定了769人,组建了远程教育专兼职干部队伍;从村、社区直接承担站点管理、教学和服务工作的同志中确定了2657人,组建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队伍;从各级电信部门、设备供应部门的同志中确定了172人,组建了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收集整理了三支队伍人员有关信息和联系方式,正在组织编制《安康市远程教育三支队伍通讯录》,保证远程教育管理部门、网络建设维护部门、设备供应部门相互信息畅通,确保站点故障能够及时排除。开展了分级分类培训。市委组织部年初在岚皋县组织召开了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现场会,对各县区委组织部分管远程教育工作的副部长、远程办负责人,市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关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各县区也对各乡镇工作站负责人、各终端站点管理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平利县举办远程教育培训班6期,培训300余人次。汉阴县举办了二期培训班,对全县179个村支书进行了集中培训。汉滨区采用大学生村官管理员优先培训、乡镇管理员集中培训、村级管理员分片培训的方式,对全区二期136个站点管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了管理员队伍素质。指导县区探索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岚皋县明确了站点建设好、队伍配置好、管理机制好、活动开展好、学用效果好的“五好”建设标准,积极创建“十佳”示范站点,评选“十佳”优秀站点管理员。出台了《基层站点管理人员考核办法》,对考核合格的村级站点管理员每月发放误工补贴30元。平利县坚持每年开展一次“远教五好站点、五好管理操作员、远程教育学用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连续2次被评为差的站点,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在全县通报批评。
教学课件更加丰富。积极整理近年来党员电教片,充分利用现有党员教育电视片资源,从我市历届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获奖的党员电教片中,收集了20余部专题片,上报省远程办,充实市级教学平台。有效整合了有关部门教学资源,充分借助广播电视局、教育局下属的安康电视台、安康教育电视台等具有制片条件的单位,搞好课件制作;联合农业局、林业局、文化局、扶贫办、计生局、卫生局等部门,积极做好农业实用技术、林改政策、扶贫项目、文化节目、生殖保健、医疗卫生等教学课件的开发制作。按照党员干部群众需求导向,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岚皋县、紫阳县、石泉县、镇坪县、旬阳县分别结合县上主导产业发展,制作了《魔芋节本增效循环生产技术》、《茶叶种植与管理》、《省力化养蚕》、《“镇坪模式”养猪技术》、《狮头柑栽培建园管理技术》。积极挖掘、培养、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宣传致富典型的创业故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领群众创业致富。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制作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