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旅游业经过十五年的摸爬滚打,已经成为带动百业发展的原动力,成为县域经济起落的风向标,而正在加快推进的大南宫山景区建设,更是提振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信心,形成了千军万马争道驰骋之势。
岚皋是个农业大县、旅游大县,17万人口中有15万农民,其中近10万集中在景区范围,2多万人直接参与旅游经营。以溢河乡宏大村为例,全村799人中有200多人从事农家乐和农家宾馆经营。李永元是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村民,如今他的南宫山农家山庄已经发展成为日接待量过千人,集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别墅式农家乐。每逢节假日和周末,慕名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游客一拨接一拨。据李永元介绍,今年十一黄金周,不仅自家的10个床位住满,而且周边的农家乐也爆满,自家的营业收入近5万元。
旅游商品是商家抢占的另一块黄金市场,一些曾经即将面临倒闭的企业,纷纷改变生产项目,把目光瞅向纪念品开发。有岚皋“龙井”美誉的花里龙安茶,没经过策划包装之前,每市斤80元就算卖出了好价钱。而今,实行公司化经营,统一商标、统一包装,每市斤卖到500元。不仅是龙安茶,苦荞茶、魔芋干、豆腐乳等系列土特产品和藤编、根雕、砚台、刺绣等特色工艺品也纷纷效仿,各秀特色,想方设法吸引游客眼球。如今,全县12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年效益超过2000万元,40余家旅游商品连锁店、超市、专卖店分布在城区和旅游区沿线,游客走到哪,销售门店跟到哪。
身居高山的农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就农业抓农业、就种养抓种养。他们围绕旅游业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一度低迷的魔芋、蔬菜、养猪、养鸡这些传统种养业再次焕发活力,成为农户的增收主业。东风村由于高海拔、温差大,种出的蔬菜总是低山罢园了才上市。这种“反季节” 蔬菜刚好填补了市场淡季,而且90%的菜都被宾馆、饭店、农家乐等经营户提前预定,农户一不愁销路,二不愁卖不出好价钱。魔芋产业更是成为一县一业,17个基地乡镇50个重点专业村,种植面积5万余亩,加工出的魔芋干、魔芋精粉不仅被国内游客普遍认可,还出口到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每年赚回数千万的外汇。
农民借道旅游摆脱了贫困,但县委、县政府却不满足于小打小闹,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精力投入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延长集团和陕旅集团对岚皋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抛下3亿巨资打造大南宫山景区,从门户区建设到每一处景点雕琢,都是匠心独具,别有洞天。为方便游客出行,开通了旅游专线和城市公交,硬化、美化了景区道路,城区排污管网、弱电入地、广场改造、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也同步推进,发展星级酒店、高档休闲会所、农家宾馆30余家,日接待能力1.5万人次,实现了接待服务能力和景区景点品味的同步提升。
在夯实旅游软硬件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向外界推介山水岚皋、秦巴画廊,更是成为今年岚皋旅游大戏中的重头。县委书记鲁琦、县长周康成等23位县级领导亲自率队赴达州、福建、昆山等地23个城市进行友好交流和宣传推介。各部门实行对点营销,先后在省政府、财政厅、西安市未央区等65个省市机关,陕西汽车集团、省邮政集团公司等21家企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交通大学等50余所高校开展了宣传促销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折页和邀请函,签订优惠协议等形式,有效巩固和拓展了客源市场。
“各地都在抓旅游,岚皋如何抓?”岚皋县旅游局局长陈前平说:“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十个围绕’, 让各行各业为旅游聚合力,同时,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来抓,以旅游业带动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旅游一业挥袖,百业起舞的格局。”
而事实也印证了陈局长所说。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岚皋接待游客101万人次,是全县总人口的6倍,创综合收入4.04亿元。吃、住、行、游、娱、购等百余个相关产业在旅游业带动下,开始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支撑起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