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阴 > 正文内容

    汉阴3000特困人口脱贫

    三年投入7000万元

    作者:余龙全 时间:2009-12-09 16:22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汉阴县以规划为重点,帮扶机制为关键,做大资金“拼盘”为核心,高效完成特困村建设任务。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7000万元,8个特困村变化巨大,1026户3022名特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理清发展思路,科学编制扶贫规划。按照“基础现行,突破发展瓶颈;产业支撑,增强造血能力;提升素质,增强发展后劲;民生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各村实际出发,制定扶贫规划,做到近期目标具体明确,长远规划科学可操作。同时将各项任务分年度、分项目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扶贫机制。该县组建特困村脱贫攻坚团,推行一个特困村“一个扶贫工作队、一名县级领导包挂、一个县直部门牵头帮扶、一名乡镇领导驻点蹲守、一套考核办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将责任分解细化落实到单位到人头,列入单位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督察档案,每月定期问效,实行一月一检查、两月一通报、一季度一小结评比。
    捆绑集中,做大资金“拼盘”。该县把特困村建设项目逐一纳入各部门年度拟实施的项目规划中,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工”的原则,将项目、部门帮扶、社会捐助等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包抓领导跟踪监督捆绑资金落实情况,三年捆绑资金4896万元,发动群众艰苦奋斗筹资2100余万元,筹劳3.2万个。
    三年建设,该县8个特困村基础设施发生根本变化,初步突破发展瓶颈。累计新修通村组公路97.4公里,其中硬化53公里,新修便民桥14座;建成安全供水工程18处,铺装人饮管道9.5公里;衬砌渠道5公里,新修水窖55口;改造低压线路66.5公里。
    造血功能显著增强,主导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率升至50%,形成村有主业、户有增收项目的格局。新建桑园900亩,发展烤烟334亩、魔芋440亩、木耳3.5万棒、优质茶园10亩,各类经济林果园1200亩,发展正大模式养猪大户31户,养猪1.75万头。
    人居环境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美化靓化。移民搬迁217户882人,完成五改三建380户,旧房改造74户,41户新建房屋118间,新建垃圾集中处理点12个,卫生保洁机制逐步健全完善。
    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巩固扶贫成效。村村建成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卫生室、警务室;新建5个五保户集中供养点,121人被纳入农村低保,95%的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修缮校舍9间;260名贫困户子女免费参加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举办各类科技培训85场次,培训5320人次,组织劳务输出3445人,实现劳务收入2700余万元。
    三年建设,汉阴8个特困村变化巨大,1026户3022名特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更为重要的是群众的观念发生可喜变化,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切实增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zyk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