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自2007年底启动以来,经过两年建设、探索和实践,建成了1个市级平台,8个县级平台,649个终端站点,在“建管学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远程教育正逐渐成为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的主要方式,并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成立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印发了《安康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市委副书记崔光华同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鲍永能同志多次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远程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成立安康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制作开发等方面的管理、协调、服务工作。目前,市级和各县区都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机构,选配了工作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远程教育建设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目前,市县区两级财政投入平台建设费160万元,网络维护费45万元,电视机购置费327万元,其它投入到远程教育建设资金近200余万元,各项远教资金投入达到700余万元。
基础建设稳步推进。按照省上统一计划,全市所有村分三批全部建成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一期建设的1个市级平台,岚皋、平利两个县级平台,127个终端站点,已全部建成,并于今年上半年通过省上专家组验收。二期建设的汉滨、汉阴、石泉、镇坪、旬阳、白河6个县级平台,572个终端站点,平台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建成站点522个,完成任务数的93%。剩余50个建设困难大的站点,正在协调电信部门制定具体建设方案,争取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尽早完成二期扫尾工程。省委组织部三期建设计划下达后,市委组织部及时向各县区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第三期终端站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五项要求,对三期站点网络通达、站点建设场所落实、站点硬件设备配置、站点管理员培训、站点运行反馈机制建立等工作进行了安排;向安康市电信公司发送了《关于做好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第三期终端站点建设工作的函》,提出了四个确保,要求他们认真核查资源,确保网络通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完成任务;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建立反馈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并于2009年10月13日,与市电信公司联合召开了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推进会,岚皋、平利、旬阳三个县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市电信公司对网络建设和网络维护工作进行了安排。目前,三期要建设的宁陕、紫阳两个县级平台,1267个电信模式村级终端站点,552个卫星模式村级站点,110个依托中小学模式村级终端站点,99个电信模式社区(街道办)终端站点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只待省上设备到位后,就可以进行安装调试。
站点管理逐渐规范。按照“建成一个、使用一个、管好一个”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了站点管理工作。加强设备管理。以县(区)、乡(镇)、村(社区)为单位对远程教育设备逐一登记造册,统一编号,建立了档案。建立了终端站点设备管理制度,制定了远程教育设备使用手则,规范了操作程序,降低了设备发生故障概率。平利县设备管理达到了“五防”(防盗、防雷、防火、防潮、防尘)和“三规范”(布线规范、安装规范、布置规范)。岚皋县17个乡镇工作站达到了电视机、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资料柜“五机一柜”标准。强化站点管理责任。夯实了各级抓站点管理的责任。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对终端站点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工作做了具体要求。县区统一建立远程教育各类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乡镇、终端站点工作职责,加大工作检查指导力度,注意发现、挖掘和培养典型,并及时上报工作信息。乡镇每月对终端站点设备运行和开展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及时处理好发现的问题,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县区远程办。村级党组织按照要求开展好远程教育节目播放收看工作。明确了乡镇党委副书记抓站点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和村党支部书记具体工作责任人工作职责。完善站点管理机制。建立了信息反馈机制,定期收集上报站点工程进度、网络质量、运行维护等方面信息。乡镇工作站每个周收集一次,县区远程办每半个月收集一次,市远程办每个月收集一次。建立了进度通报制,定期通报站点安装进度。市电信公司对安装进度进行一、三、五隔日通报。建立了督促检查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乡镇以包村干部为主,进行经常性检查;县区成立巡回检查组,进行不定期检查;市级联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不定期抽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