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石条街乡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紧扣“坚持科学发展,实施党建引领,推动三大产业,建设生态石条街”的活动载体,广征意见明思路,深入分析寻良策,巧打生态产业牌,强化民生工程建设,切实为民谋福祉,力求学习实践活动见实效。
广征意见明思路 如何破解乡域经济发展难题、如何为民增收致富、如何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如何让石条街乡广大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四大难题一直困扰着该乡党委政府。为此,该乡借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契机,本着“群众智慧无穷无尽、群众‘金点子’科学实用”原则,动员全乡机关干部进村蹲点、入户寻策的方式,在全乡群众、老党员、离退休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各界人士中广泛征求意见,把过去被动听意见变为主动上门去找,做到真心倾听、虚心纳谏。征求意见期间,该乡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 51户,为群众办实事 8余件,召开座谈会7 次,发放征求意见表160份,征求群众意见建议36条,梳理归类8条,为该乡明确发展思路奠定了基础。
深入分析寻对策 征求意见是基础,深入分析是关键,寻求对策是目的。该乡在把收集梳理的意见建议按照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班子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逐一分类归档,围绕各项不同类主题确定调研题目,列出分析检查报告的提纲,通过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和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邀请县级相关领导“坐诊”;群众代表、村干部、人大代表“纳言”;机关干部自我“剖析”的方式,积极建言、畅所欲言,共同为该乡突破发展寻求良方良策。截止11月底,该乡围绕新农村建设、升级晋档、发展乡域产业、社会维稳等方面共确立了7调研课题,切实找准了发展的处方、增收的路子、致富的门径。
发展产业促增收 说一千到一万,群众致富是关键。该乡立足乡情,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在发展魔芋产业、畜牧产业、劳务产业上大做文章,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一是做强魔芋产业。为发展壮大魔芋产业,该乡成立了“石条街乡魔芋产业发展办公室”,由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抽调专人驻村指导,不定期邀请专家现场为农户讲解魔芋种植的方法和防病知识,并组织部分农民学习外地种植魔芋的技术经验。同时,该乡一方面在财政非常紧缺的情况下,为了增强广大农户种植魔芋的积极性,向广大芋农每亩补贴100元。另一方面积极与生产企业沟通协调,合作共赢,采取保底价格收购的方式,降低芋农的生产风险。今年以来,该乡新发展连片魔芋5亩以上示范点9个,10亩以上示范点4个,全年种植魔芋600余亩,农民增收300万元。二是发展生猪产业。该乡积极推广“正大”养殖模式和“懒汉养猪” 方法,广泛宣传和落实好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动态掌握市场行情、及时传达国家养殖政策,第一时间为养殖农户带去养殖产业的新信息新政策新方法。目前,该乡生猪出栏3500头,存栏2500头,能繁母猪450头,培育养殖大户20户。三是培育新型农民。该乡围绕以劳务产业“品牌化”的工作思路,借助职业培训平台,组织引导性培训600人,技能型培训120人,不断提高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政府引导,劳务经纪人带动,全年共输出务工人员800人,其中,有组织输出550人,劳务收入达到860万元,切实拓宽了农民工就业的渠道。
强化基础惠民利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如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效,群众不看理论学多深,只看事实办多少。该乡立足民生工程,围绕通路通水难、治病就医难、居住简陋等问题,千方百计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本着“要致富先修路”原则,该乡通过县、乡的协调配合,率先实现了3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切实解决了全乡行路难的问题。同时,该乡还建成高峰、合一村人畜饮水工程各一处,解决1300余人的饮水困难,使得全乡群众彻底告别吃水难的问题;本着“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原则,借助惠民政策支持,大力整合乡计生站和卫生院的资源,修建一座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新型卫生院,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目前该乡卫生院正在抓紧建设中,明年年初投入使用;活动期间,该乡把改善民居环境作为践行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之一,加大扶贫开发重点村项目建设,达到 “居者有其屋”目标。目前该乡已完成高峰村、合一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程,完成92户房屋“靓化”,30户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切实解决了广大群众居住困难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