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着力解难题,办实事,注重实践特色,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
抓产业,保增收。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强打以烟为主的主导产业品牌,确保 “保增长”目标。在产业的发展中坚持强村大户战略、扶持政策引导、领导带头抓点、示范引导带动、园区效应推动“五大措施”,落实烤烟面积12万亩,收购烟叶25万担,实现产值1.5亿元,均价11.81元/公斤,提供利税3000万元,仅次一项农民增收3300元;同时利用秋播有利时机提前预留13万亩优质烤烟地块,巩固龙头产业;蚕桑发种45500张,产茧1610吨,实现产值3300万元。生猪饲养总量达到107.4万头,出栏62.1万头,培育年出栏百头以上大户3218户。新建魔芋基地3.56万亩,发展商品蔬菜基地2.4万亩,特色林果建园1万亩,新兴产业稳步推进,全县劳务输出8.6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4.8万人,就地转移就业3万人,安置返乡民工8000人。
抓晋档,强堡垒。在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坚持“分级组织,直接到村,全面覆盖”的原则,按照“创建一类、扩大二类、提升三类、减少四类”的要求,从县乡两级抽调462名党员干部,进驻318个村(社区)集中指导 “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逐村制定创建规划,逐户编制增收明白卡,做到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同时围绕“三联共建”整合部门资源,实行“三联共建”和“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三同时”(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对领导联点、支部联建和党员联帮,一定三年不变,从力、物力、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全力倾斜,实施整体推进。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一、二类村达到50%以上,四类村减少到10%以下。目前,抽调干部共为村级制定产业发展规划292个,指导制定农户增收明白卡8300多份,为村上办好事实事512件,有力巩固基层组织建设。
转作风,树形象。该县把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效果的硬性指标,积极完善和创新服务机制,按照“办事从快,手续从简,服务从优”的原则,开通服务“快车道”,深入开展“党员示范窗口”、“优质服务窗口”、“党员示范岗”争创活动。彻底消除群众办事“穿高跟鞋”现象。各参学单位推行基础设施、国土、财政等部门定时、定点、集中办理农户建房审批手续,解决了长期群众反映审批办里时限过长、相互推诿的问题;蜀河镇率先成立了镇级“便民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岗”、村级“便民服务室”,把服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仁何口乡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物资“三送”活动,上门服务暖民心;供销系统对群众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在群找众方便的地方设点经营,赢得了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卫生医疗系统结合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转变服务方式,在大厅设置了导医台,方便群众就医,为老年人无偿提供茶水、增加座椅,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家的温暖;计生系统组织人力深入村组、院落免费为育龄妇女做健康病普查,把妇女健康送到家。
解难题,得民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实事是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他们把此项工作放在首位,确保群众得实惠。构元乡广泛开展以“询民情、听民声、知民事、释民惑、解民忧、排民难”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为民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办实事台账和承诺卡,全乡40多名机关干部,承诺办实事86件,已办实事155件;金寨镇公开承诺年底办好寨河通村水泥路、河堤路、集镇垃圾处理、集镇规划、四村农网改造、沼气建设、福利院、林改遗留问题调处等十件惠民实事,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定办结时限,确保群众得实惠;桐木镇针对松树湾村长期缺水的问题,投入资金20万元,修建人畜饮水管道14.6公里,收益群众达600余人;兰滩乡为幼儿园60余名师生进行了免费体检;甘溪小学无偿资助53名困难学生,捐款2500元对16个困难家庭进行资助;新农机械厂在当前农机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保证员工每月最低工资不少于1800元,并为18名员工购买了养老保险,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麻坪镇争取项目20万元,修建便民桥1座,解决了1500群众过河难的问题,走访调查14村弱势群体,并向五保户15人、特困户15户捐献衣物80余件、棉被10床,向白白血病患者捐赠现金3500元。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500余件。
保稳定,促和谐。各乡镇针对当前项目多,矛盾比较突出的实际,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三排查三落实”活动和“群众点名接访”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坚持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相结合,城关镇从强化“人防、物防、技防”三个方面入手,坚持“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五包责任”(包信息掌握、包人员稳控、包思想疏导、包政策落实、包停访息诉)用行动感化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赵湾镇针对大岭电站年底放闸蓄水发电,积极向43户移民户做深入细致地思想工作,并抽出40多名机关干部帮助搬运家具,移民户比较满意,实现和谐移民。蜀河镇专门开展了“矛盾纠纷解处月”活动。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 125 件,协调解决125件,达到了“小事不出镇、大事不出县”目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