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白河 > 正文内容

    陕西白河:“三苦”精神再放光芒

    作者:柯昌斌 王海波 时间:2009-12-23 08:38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年末岁首,走进陕南白河大地,到处呈现一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喜人景象。以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三苦”精神闻名陕西省的白河县,经济增长连续3年保持了14%以上的惊人速度,正涌动着超常规的发展热潮。
    “白河人能办大事、能创大业!”到过陕西白河的人都这么说。白河能有如此快速的突破发展与和谐嬗变,源于近三年来白河县委、县政府一系列有新意的施政举措收到了良好效果,使“三苦”精神这面全省的旗帜更加鲜艳夺目。

    不负使命创新思路谋突破

    陕西省委在白河县召开全省学习白河县艰苦创业精神现场会后,承载着巨大荣誉、责任和压力的白河县委、县政府班子,始终在谋求着更新的思路和更大的发展。
    2007年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5万贫困人口的严峻现实,下定决心:既然接受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就要承担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历史使命。
    如何才能实现突破发展,赋予“三苦”精神新内涵?县委、县政府带着问题,对县情进行了深入调研,反复讨论,并教育干部群众:“三苦”精神是白河人民在几十年的奋斗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现在的“苦”是为了追求将来的“甜”,新时期必须高扬这一精神旗帜,永葆发展活力。
    针对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和民意基础,白河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谋划、高点定位、提档增速、加压紧逼”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弘扬“三苦”精神,构建和谐白河的“一一二三四”发展思路。在工作中心上,首次提出要统筹抓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在工作方法上,强调农业抓示范,工业抓扩张,全局抓项目;在工作重点上,指明要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支柱工业、项目建设、社会事业四大突破。
    坚持把抓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神来之笔,搬走3座大山,人造1000多亩平地,新建一座县城,建设两个工业园区,以“三苦”精神书写了愚公移山的当代传奇。县委、县政府对能够催生白河经济裂变的120万吨水泥粉磨、50万吨硫酸、1000吨木瓜果脯、100万吨双烯沃氏、投资额达20亿元的汉江电站、总投资3个亿的狮子山开发、“十天”高速公路建设等项目,全力以赴积极争取,不遗余力加速推进,使白河今后五年的项目投资将逾百亿元,相当过去30年的投资总和。
    坚持用工业化的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引资新建了九泰药业有限公司、天裕木瓜深加工企业、隆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恒泰丝绸有限公司、万头良种猪繁育基地、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实现了“一项产业有一个以上龙头企业带动”的格局,产业链的延伸,为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富裕、农民持续增收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三年来,该县共开工建设项目343个,其中招商引资项目29个,靠主观能动争取实现的项目占到60%,累计投资82.1亿元,加上十天高速公路在县境内投资55亿元,总投资137亿元,相当于过去30年的总和。百亿投资将撬动全县经济进入“快车道”,目前在建工业项目35个,投产达效后每年将实现工业产值超70亿元,是2006年的15倍。
    2007年白河获得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分别达到14.2%和23.3%,均创历史新高,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2009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22亿元、8788万元、12.14亿元、3199元,同比分别增长16.5%、23.8%、87.79%、17.4%,四大主要指标增幅均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市全矛。劳务经济、人口计生、公安等多项工作受到国务院及国家部委的表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dkp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