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突破农村经济发展“瓶颈”

    ——平利县扩大农民贷款有效担保物的尝试

    作者:倪嘉 魏传利 屈孝渊 时间:2010-01-06 09:23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2009年12月5日,平利县长安镇产业大户凌辉的“飞燕茶庄”开业了。他没忘早早将一张开业典礼邀请函送到县信用联社主任陈平的手上。
           早在去年4月,依靠土地流转承包了500亩高效茶园的凌辉还想不到能在年底就迅速开业。因为在支付了所有土地承包费用,购买了一整套绞股蓝加工设备之后,他的手头只剩30万元,厂房建设才刚刚开头。在此之前,信用社已经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了他最大的支持。一时间,他陷入困境。
           2009年4月开始,平利县启动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试点工作,并在长安镇选择29户先行试点,凌辉名列其中,他顺利地将自己的产业园和房产作为抵押,一次贷款50万元,厂房建设迅速完工。
        农民贷款难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平利县从扩大农民贷款有效担保物范围的角度,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效农业产业园、林权、房产和大型农机具纳入农民贷款抵押范畴,为突破农村经济发展“瓶颈”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苦无所“押”,突破“瓶颈”呼之欲出


           2009年3月30日至4月8日,平利县在启动改革试点之前,对拟进行试点的长安镇中坝、高峰、中原3个村862户3490人逐一摸底,调查结果显示,3个村在当地信用社已经投放贷款1562万元的情况下,村民仍有约5950万元贷款需求。
           这次逐户调研也令县信用联社主任陈平大吃一惊:农民的发展愿望之强烈出乎意料,农村的贷款需求远远高出预期。
           农户贷款需求的膨胀与近年来平利县的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密不可分。
           这还得从平利县的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流转说起,平利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19.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5%。近年来,平利县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揽,通过茶饮产业率先突破,深入落实土地流转等措施,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基地规模稳步扩张,农村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一项数据显示,到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8.8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约五分之二。
           与此同时,平利县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县长吴平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平利县决定运用建设、管理、政策激励等综合手段,吸引人口向城市转移,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09年以来,平利县为进城买房的农民给予每人配套5000元的贴息贷款,力争达到膨胀县城人口1000户4000人的目标。
           这种大的社会背景意味着,随着土地流转,一部分农户流入土地需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另一部分流出土地的农民则需另谋出路,从事运输、经营等第三产业。平利县每年约4万人的劳务大军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开始返乡创业,另起炉灶。农民有钱先建房的传统和平利县对农房建设优厚的补贴条件,使农村建房持续升温。
           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资金需求指向。
           然而,限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系统的限制和规定,农民的贷款需求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满足。平利县认为,“物”的担保始终是农民和企业取得资金贷款的重要手段,农民贷款难和抵押难,就难在有效担保物和担保方式的确定上。探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最关键的就是要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的范围。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城里人有房产可以作为贷款抵押,农民也有房子,但农村土地属于集体的,不能用作贷款抵押。

    “松绑”试点,开辟农贷“绿色通道”


           扩大农民贷款有效担保物范围,首先在于县委书记何邦军的高度重视和果断推进。拥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他,从全县工作全局出发,认识到对农村贷款抵押担保限制进行“松绑”,将是激活广大农村发展潜力,刺激农村消费,进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举措。
           今年3月,何邦军主持召开了多次会议,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并选择与农民联系最紧密,在全县布点最多的信用联社作为试点金融机构,在全县最具代表意义的长安镇中坝、高峰、中原3个村29户启动试点工作。
           县上随即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亲任组长的“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相应意见和方案。
           按照试点相关方案,平利县首批试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效农业产业园、林权、房产和大型农机具纳入贷款抵押范畴。由县农业、房管、林业、县交通、农机管理等部门负责对担保物进行确权登记。
           县、乡镇分别成立农村信贷担保物价值评估委员会,由政府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任主任,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和村组干部为成员,免费对担保物进行价值评估。
           试点所涉村民首先提出贷款申请,信用社进行贷前审查,根据贷款农民提供的担保物,由县政府委托主管部门确权发证,之后由县、乡农村信贷担保物价值评估委员会根据担保物类别进行价值评估,并出具评估确认书,之后由信用社及时发放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平利县明确提出农民贷款担保物价值评估坚持“物有所值、风险可控、公平自愿、利民便民”的原则,土地经营权(产业园)抵押按照评估价值的50%、房产抵押按照评估价值的70%确定贷款额度,对于申请大额贷款的,可以把土地经营权、房产、加工机械设备进行综合抵押,以此降低金融机构风险。
           截至目前,平利县信用联社已对试点的18户发放贷款628万元。其中,以土地经营权(产业园)抵押贷款的2户,发放贷款80万元;以房产、土地经营权(产业园)、加工机械综合抵押的有2户,发放贷款400万元;以房产抵押的14户,发放贷款148万元。


    雪中送炭,农民奏响“致富乐章”


           长安镇茶饮产业大户殷刚是这次改革试点的最直接受益者。2008年,殷刚提供了自己所有担保方式换取信用社“个人最高授信额度”,贷款90万元形成茶饮产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殷刚的“平利县神草园茶业有限公司”享誉一方。今年4月,正是采茶最佳时节,殷刚再次被资金紧缺所困扰,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资金,茶都采不下来”。
           试点启动后,殷刚被确定为试点的5个产业大户之一。按照试点方案程序,经陕西建业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平利分公司的专业评估,殷刚835.83平方米的房产被评估为150万元, 205亩高效丰产绞股蓝产业园评估价值267万元,近3万元的评估抵押费用全免。
           之后,信用社按照房产抵押评估价值的70%,土地经营权(产业园)抵押评估价值的50%计算,一次性发放贷款200万元, 期限3年。整个贷款从评估、抵押登记到贷款发放不到五天时间全部到位。
           殷刚解了燃眉之急,生产经营迅速进入正轨。他告诉记者,今年按保守估算,绞股蓝、茶叶、茶楼餐饮和养猪综合收入可达600万元,实现利润150万元,完成分期还款计划应该没有问题。
           试点工作的启动,还对长安镇中原村48岁的凌寿海“下了一场及时雨”。早在两年前,凌寿海盖起了一栋两层楼房,因为之后自己和妻子接连受伤看病,房子到现在仍然没有粉刷装修,甚至连后门都没有安装。
           虽然每个月靠凌寿海在县城打短工,妻子侍弄仅有的1亩多茶园收入3000多块,但看着已经25岁的儿子凌雪松整天无所事事,两口子总感觉心里不踏实。
           凌寿海在今年4月被确定为首批试点的29户之一,按照他的意愿,将自己的房屋作为抵押,贷款15万元,给儿子买了一辆20吨装载量的“东风”货车。
           车子接回来后,儿子先到旬阳县拉矿,后来又到石泉县修油路,几乎没闲过。现在,儿子跑车还完了盖房欠下的1万多元旧账,每月20号还定期缴纳1100多元利息。两口子半年来挣了2万多元现金,正忙着把没有装修的房子收拾一下。
           “现在日子有了盼头,心里踏实了,多亏了那次机会!”对这项试点工作并不十分清楚的凌寿海,却打心眼里认为这是一项对农民有利的事情。
           他的话其实代表了所有首批试点农户的心声。记者采访过程中,所有试点农户表达了一致的拥护和支持。


    曙光初露,全面铺开尚需时日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一系列矛盾却如影随形,甚至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越发显现出来。
           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改革试点是否和有关法律相冲突!根据《担保法》等相关规定,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因土地属集体性质而被限制抵押,房产下的宅基地也是集体所有,不能抵押。
           尽管从目前试点情况看,还没有出现一笔呆坏账,但这并不代表信用联社可以高枕无忧。县信用联社主任陈平比喻:假设遇到自然灾害,产业园颗粒无收怎么办?一旦打官司,在法律层面,农民的产业园抵押属于无效,金融机构的利益无法保障。如果是用农村房产作抵押,一旦农民产业发展失败,农民拿不出钱还贷,我们仍然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其次,平利县域内除人行外,实际对外营业的仅有邮政储蓄银行、农行、信用联社三家。从2008年各银行统计数据看,三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9亿元,贷款余额5亿元,信用联社存款余额占三家总额的51.7%,贷款余额占总额的93%。
           事实上,信用联社面临的问题是存贷比率已经超过金融机构的安全线:75%。也就是说,信用联社努力的重点很可能是大力组织存款,而不希望继续扩大这种危险的存贷比率。平利县的试点要继续推进,如何调动起包括信用联社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也应是政府着力的方向。
           再次,受传统习惯影响,很多农户认为自家祖祖辈辈居住的房屋理所应当是属于自己的,没有办理房产证的意识;县乡两级评估委员会人员构成缺少有资质的专业评估人员,评估科学性和评估结果有效性无法保证。这一切,对于试点初见成效的平利县来说,依然任重道远。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对平利的创新之举抱持乐观态度。
           平利县委书记何邦军告诉记者,首先,从中央大的政策和农村发展实际来看,平利试点是可以全面推行的。中央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要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最近,央行、银监会已经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开办途径经营权抵押贷款。其次,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也完全可以通过机制的不断完善得到有效化解。
           记者了解,其实,为农村房产作为贷款抵押进行“松绑”的在全国各地并不鲜见。广东省早在2005年起,就开始在全省范围彻底放开。而此次平利县的试点工作在不久前已经引起了副省长姚引良的重视,11月下旬,在了解平利县试点工作之后,他做出这样的评价“平利模式对于破解农民发展融资难题是一个突破,很值得在全省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丹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