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北区冬季蚕桑生产掀热潮

    作者:王洪宝 张会军 时间:2010-01-13 09:15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寒冬时节,在石泉县北区,蚕农们建桑园、搞冬管、忙套种、制菌袋、烘香菇,处处一派“冬闲人不闲,大兴蚕桑抓发展”的忙碌景象。
           在迎丰镇三官庙村,村民康吉凤一家子,最近每天都要雇几个工人,一边采摘香菇忙着烘干,一边把桑枝粉碎,装进菌袋,消毒、点菌,这些过去当柴火的废料,可为她家换来可观的收入。这位女村民向我们介绍,她和丈夫2008年流转了10多亩桑园兴桑养蚕,一年下来能收入10000多元,后又利用桑枝培植食用菌20000袋,截至目前,已经采菇3批次,收入53000多元,她说预计还能采3批,再进账40000元不成问题。
           在迎丰镇,2009年底摸底统计,象康吉凤这样兴桑养蚕并加大综合开发利用的还有127户。
           在迎丰镇养蚕基地村,也是率先在全县探索成立合作化组织的红花坪村和梧桐村,组建了两个蚕桑专业合作社,依靠合作社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依靠合作社建基地、办实体,实行订单生产,共同抗御市场风险,提高蚕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蚕桑产业化水平。正在修建的红花坪蚕桑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将成为迎丰镇蚕桑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
           北区的另一个乡中池乡,是全市蚕桑产业强乡镇之一。在该乡民主村三组,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大的桑园基地, 230亩土地通过流转聚集到18户蚕农手中。刘侠就是18户中的一户,她2008年养蚕15张,2009年初流转了邻居2亩桑园,养蚕量扩大到21张,这次通过政策引导、协调,她又流转了10亩,全栽了桑,现正筹备扩建蚕室,准备2010年养到30张以上。按照乡上“园一片、室一片、户一片”配套推进的发展思路,该村许多大户已开挖好场地、积极备料兴建标准化蚕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邓康萍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