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09年,石泉县凝心聚力,克难攻坚,逆势起舞,奋蹄扬鞭,科学发展书宏篇。记忆2009年,石泉县“四大突破”,数大重点,加速发展,创新品牌模式树典范。感动2009年,石泉县和谐创建,破解难点,民生工程万民欢。总结2009年,该县坚持危中求机、危中求进,放大优势,勇于实践,拼出了石泉精神、石泉口碑和成果丰收年。
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作统揽 立足“六感八度”定目标
数字看石泉,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实现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
该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六感八度”(即增强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增加安全感、自豪感、幸福感;工作思考有高度、深度,推进落实有力度、进度,全面提升石泉开放度、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要求,进一步明确实施“蚕桑大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城镇靓县”率先突破发展,全面建设民富县强、文明和谐、环境优美新石泉的目标和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及“保增长、促增收、增活力、维稳定、保第一”的总体发展构架,通过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项目建设作为第一载体,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机制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民生至上做为第一选择的工作大局不变,才让不平凡的2009年经受了考验、挑战、磨砺,收获喜人的发展成果。
五大品牌、六种模式:让石泉成为全省、市学习的典范
抓机遇,随“机”而动;扩优势,因势利导。石泉县创新思路,狠推重点工作,树立了四大品牌、推行了五大经验模式:着力打响“金蚕之乡、丝源产地”招牌,成功探索总结出“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高效益”蚕桑发展模式,让蚕桑产业在危机之年实现了“谷底腾飞”,蚕桑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的历史最好成绩。重振工业雄风,重点培育能源、建材、矿产、茧丝、医药五大产业集群,着力塑造了工业领域新“五朵金花”品牌。坚持围绕产业发展抓招商、推创业促就业,延伸出“政府当龙头,企业唱主角,能人齐行动,社会全参与”、“培训+服务+扶持+创业+就业”全民招商全民创业模式。着力塑造“鬼谷故里、山水石泉”品牌,全力打造子午银滩、后柳水乡两个3A级、燕翔洞、中坝峡两个4A级及云雾山鬼谷岭5A级景区。围绕打造“山水园林县城”、“安康副中心城市”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总体目标及规划先行、建设求精、资金保障、片区推进的总体要求,完成投资2.4亿元高质量、高标准地建设东延片区、滨江广场等17个城市重点项目。同时,创新探索“高山搞搬迁、川道建新居、城镇社区化”“山下川、入集镇、进县城”“民定居、能就业、有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居民购房、落户、创业、就业安置模式,加速了城镇人口规模化聚集。
围绕发展县域经济,重点打造农民增收工作品牌。精心总结的“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六位一体的关爱、教育、管护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石泉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成功入围并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项目,在全国打出了留守儿童工作品牌。
“群众动嘴、干部动腿、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和“一站式”为特点的便民服务模式受到中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省、市领导也赞赏地说,便民服务工作让县乡村爱民、亲民、便民、利民、惠民的“五民”思想得到检验,让干部工作作风更加优化,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让人感到很温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