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自2009年9月份推行惠农补贴“一折(卡)通”发放改革以来,共采集农户基础信息76506户,发放惠农补贴“一折(卡)通”专用存折76506个,“一折(卡)通”发放2009年度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3个乡镇2.6万农户3700余万元,全县惠农补贴“一折(卡)通”发放平台已基本建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县上成立了惠农补贴“一折(卡)通”发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县财政局成立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成筹备办公室,内设基础信息组和网络信息组,具体负责“一折(卡)通”筹备工作。设立了县惠农补贴兑付中心,开设了惠农补贴集中发放专户。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严明工作纪律。制定了《紫阳县惠农补贴“一折(卡)通”发放改革实施方案》、《紫阳县惠农补贴“一折(卡)通”发放改革工作安排》,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工作要求。县纪委、监察局专门下发了《关于严明惠农补贴“一折(卡)通”发放改革工作纪律的通知》,县兑付中心制定了《兑付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兑付工作管理制度》、《“一折(卡)通”发放管理范围》、《“一折(卡)通”工作流程图》、《补贴发放流程图》等制度。
三是加强宣传动员,搞好业务培训。10月13日,县财政局、信用联社共同组织召开动员培训会,培训乡镇财政所长、数据录入人员、乡镇信用社主任以及县兑付中心工作人员共80余人。同时,县财政局还组织编印了《惠农补贴“一折(卡)通”政策宣传册》2000册、政策宣传单10000份分发到各乡镇。各乡镇也迅速组织开展了各种宣传培训活动,创造了“一折(卡)通”改革的良好氛围。
四是明确发放范围,规范运行程序。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县实际,第一步纳入“一折(卡)通”的项目共有农资综合直补、玉米、水稻、退耕还林补助、能繁母猪补贴七项,今后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发放范围,成熟一项纳入一项。为了达到提高发放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按照“权责不变、分工协作、公开公平、规范透明,集中发放,封闭运行、安全高效”的工作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了“一折(卡)通”发放程序,实行了“县级兑付、一折统揽、封闭运行、直通农户”的发放模式,并全面推行了“政府领导、乡镇造册、部门把关、财政核拨、银行建账、一折发放、社会监督”的惠农补贴资金管理机制。
五是严把审核关口,搞好信息采集。农户基础信息的采集是搞好“一折(卡)通”发放改革的重要基础。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要求所有农户基础信息数据必须经村组公示核实,乡镇财政所、乡镇政府审核签章后方能上报县兑付中心录入信息数据库,所有专用存折只能由乡镇财政所人员负责发放,且必须发放到当事人手中。同时,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公安部门提供了全县所有农户的户籍资料并打印成册,县信用联社为县兑付中心提供了办公场所,免费为全县所有农户制作了新的专用存折,各乡镇积极组织开展信息采集,保证了改革顺利推行。
六是要求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搞好资金兑现。在资金兑现过程中,严格坚持资金管理权限、补贴政策、部门职责“三不变”的原则,乡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种补贴资金必须在村组公示7天,经乡镇职能站所、财政所、乡镇政府和县级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财政部门方能拨付资金,确保不出差错。
目前,正在加紧开展2009年退耕还林完善政策补助资金和2008、2009年良种补贴资金兑付工作,以确保在春节前把补贴资金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把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