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全市2009年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综述

    科学扶贫谋和谐

    作者:屈善施 韦东 梁真鹏 鲁延福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年末岁首,从秦巴山区的安康传来喜讯,全市贫困村农民纯收入2009年净增700元以上,全年共减少贫困人口8.2万人,全市贫困人口从2001年的89万人减少到31.7万人,9年减少贫困人口57.3万人。
           这是安康人紧紧围绕突破发展大局,坚持“扶贫开发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着力破解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差、产业效益低、资金投入少、致富路子窄、农民增收慢等脱贫难题,科学扶贫谋求和谐发展,探索并走出了一条以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扶贫新路子。
    大跨越实现大发展
           位于汉江南岸的旬阳县吕河镇冬青村,依山傍水,可耕种土地极少,过去这里的农民一年纯收入最少的仅有几百元。时任市长的刘建明2006年开始帮扶该村开始发展狮头柑特色产业,三年栽种1160亩。去年狮头柑总收入16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60%,农民人均增收1980元,其中贫困户总收入50万元,人均增收1865元。如今,狮头柑已成为冬青村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按照“党委政府转弯子,扶贫部门列单子,成员单位拿票子”的工作思路,市委书记刘建明包抓汉滨区五里镇白马石村,市长方玮峰包抓旬阳县段家河镇北庵村,副书记崔光华包抓白河县中厂镇马鞍村,副市长薛建兴包抓白河县西营镇土泉村……实行了扶贫开发“行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机制和扶贫资源整合的项目捆绑机制,全市为31名市级领导安排了特困村联系点,安排380名县级领导、109个市直单位和600多个县级部门包抓特困村、新农村示范村和扶贫重点村。
           不仅如此,我市还提出“土地治理强基础,小额信贷建基地,企业扶持舞龙头,科技培训提效益”的大产业扶贫思路。而要大力发展畜牧、蚕桑、茶叶、烤烟、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带动能力强、岗位需求多的龙头企业,并依托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就成为首要问题。为了探索解决特困户发展产业贷款难的问题,全市启动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126个,注入财政扶贫资金1890万元,目前吸收互助协会会员12356户,到账各类资金2890万元,借款会员2465户,已向贫困户投放贷款195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针对产业大户和一般农户发展产业的问题,全市今年投放小额贴息贷款2.82亿元。同时,利用扶贫企业贷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大力扶持涉及现代农业、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为企业正常投产和壮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农产品销路畅通,全年投放龙头企业扶持贷款3.5亿元,有效解决了巴山丝绢、宝业集团、阳晨牧业、秦东魔芋、泸康酒业等29家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长期以来,土地条件较差、农业设施落后、农民技术不高、产业集约困难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安康农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的难题和难以逾越的障碍。为此,市扶贫办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设施农业条件,并通过对比算账,鼓励动员土地治理项目区农户积极实施土地流转,将原来过于分散的土地逐渐集中到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手中,实行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对于不具备土地治理项目条件的山地,充分利用小额信贷的支撑、引导作用,帮助农户选好项目,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区域,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丹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