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汉阴把生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来抓,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落实奖补政策,目前该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钱袋子鼓起来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该县把畜牧产业作为农民致富支柱产业来抓,县委、县政府对发展畜牧业高度重视,确立了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突出抓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加快了畜牧业的规模化、市场化、组织化和标准化建设,并提出了发展效益型畜牧业的科学构想和长远规划。截至2009年底,畜牧业产值达3.75亿元。农户家庭经营的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33%。
鼓励养殖企业在月河川道投资兴办养殖小区。实行“一场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积极协调解决养殖小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先落实中省市县对生猪产业的扶持政策,并积极争取项目给予重点倾斜扶持。制定了生猪奖补兑现管理办法,对重点养殖大户、达到生猪产业“一村一品”示范村标准、达到循环经济模式养殖示范村标准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规模养殖场在享受良种繁育点(场)奖励的同时,可申请财政扶贫贷款贴息,并积极申报项目给予扶持。乡镇每村落实1名兼职防疫员,防疫经费落实,对防疫机制健全,防疫措施到位,防疫档案规范详实完整,年终检查核实后进行奖励,奖补资金全部用于防疫体系建设和防疫物资储备。全年共兑现奖补资金78.9万元,繁育点6个,标准养殖大户255户,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养殖重点村12个。
引进先进的环保养殖技术自然养猪法(又称懒汉养猪法)”,该技术是一种以发酵床技术为核心,在猪圈舍内利用一些高效有益的微生物与垫料建造发酵床,使猪粪和垫料充分会和,通过有益微生物菌落的发酵,猪粪尿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实现粪污零排放,猪场内外无臭味,同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变废为宝,改善了养殖环境。“自然养猪法”养出来的猪肉色红润,纹理清晰,肉料比可达1:2。
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抓住江苏雨润集团沃得利公司千头种猪繁育和万头生猪育肥项目引进的有利时机,主打生猪品牌,以秦龙、富康、农人、联发等良种猪场为建设重点,加大生猪良种的引进与繁殖,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良繁体系建设,加速推广生猪品种改良,打造“秦长森”牌无公害富硒生猪的金名片,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构建政府多部门联合推动,科技人员、示范场、养殖小区和农户互动的技术推广新机制。构建以园区养殖、科技创新、种养结合等为主导的良种繁育体系,全县建成秦龙、联发、友佳、晟丰、富康等九家良种繁育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江苏雨润食品有限公司落户汉阴的有利时机全面提升畜产品的规模和品牌效应。坚持走强龙头、建基地、带大户的发展路子,加大项目扶持,招商引资,技术帮扶等措施,培育发展兴鑫、永红、昌军、新元、新华等5个良种猪繁育养殖龙头企业。
狠抓畜牧科技培训,共召开各类培训会231场次,2.67万人次,使养殖大户户均有一人掌握养殖技术。抽调全县畜牧兽医技术干部42名,实行驻场帮扶和挂联帮扶,重点养殖大户1场有1名技术干部帮扶,其中12名技术干部驻进12个规模养殖场进行技术服务,为养殖业主解决技术和饲养管理中新问题。推广良种扩繁、规模养殖、正大与自然相结合的标准化圈舍建设、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等模式,示范推广以生猪标准化养殖为核心,以沼气为纽带,依托土地流转,种植设施蔬菜、优质果品、苗木花卉等优质、高产、高附加值农作物,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全县培育“圈、沼、苕(菜)”等循环经济模式养殖户2108户,种养结合示范园区11处。培育发展5万头强乡镇6个,万头示范村16个。新建饲养二元母猪50头以上的良繁大户68户,新建改扩建圈舍9.45万间,自然养猪标准化圈舍40栋1.06万间。
好资源和好政策,让汉阴县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正向全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方向迈进。今年,2010年生猪产业产值预计可达5亿元左右。届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将提高到45%,一举夺得“半壁江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