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要求,积极改进监督方式,努力增强监督效果,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作为,通过人大常委会的有效监督,促进和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议大事 谋大局 服务中心促发展
保增长是第一要务。市人大常委会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重点项目建设、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劳务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及龙头企业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水产养殖、林业发展、旅游核心景区建设及管理服务等作为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重点,认真组织视察调研,发现指出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力促改进工作,努力确保保增长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为搞好重点项目建设视察,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与市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进行沟通,对全市重点项目进行了梳理归类,确定将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作为视察重点,并对2008年全市重点项目大巡查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回访。2009年6月初,市人大常委会由6名副主任分别带领视察组,深入10县区和市直的76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旨在通过视察调研,发现问题,反映情况,促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视察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针对进度、资金、环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项目规划管理、注重项目策划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建设环境等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及时编制和修订了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安排下达了1190万元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采取集合信托方式募集中心城市建设资金2亿元,组织检查组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项目建设环境进行督促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听民声,想民事,关注民生促和谐
民生八大工程建设是关系百姓生活冷暖的大事。市人大常委会对视察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视察前,召开动员会议,对视察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和重点内容进行了培训和安排,保证了视察工作重点突出、有的放矢。2009年10月中旬,在市政府相关部门自查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7名副主任分别带领视察小组,深入到13个市直部门和7个县区的40余个工程、项目建设现场,通过查资料、看现场、听汇报,召开座谈会20余场次,将视察与调研结合起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涉及面较广、影响面较大的问题,通过主任会议进行集体研究,共同查找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民生八大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工程管理不规范,建设进度不平衡等困难和问题,提出了4条改进意见和建议。要求地方财政将一定的惠民工程前期费用纳入预算,加快项目的立项和开工,并积极建立工程基金,用于前期工程支付;要切实加快拨付资金和民生项目建设进度,及早谋划来年项目,真正把这项惠民工程做实做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高度关注殡葬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和 “蛋奶工程”实施等工作,组织视察组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视察调研,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作出了审议意见。对廉租房建设、土地开发复垦、农村公路建设、安康城区蔬菜供应等民生工作进行了视察和调研,推动了惠民政策的落实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盯基层,抓基础,依法治理促稳定
常委会紧紧抓住基层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组织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法工委委员,深入到平利县、旬阳县、宁陕县3个县10个乡镇20多个村组社区,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视察。常委会会议在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后,作出了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四条审议意见。市政府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按计划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岗位培训,共组织各种形式培训283场(次),培训调解人员23788人次。按照“五有”、“四落实”的要求推进乡(镇)、社区、村调委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了人民调解组织民间纠纷受理范围、受理方式和条件、调解过程、协议履行回访等工作程序,建立健全了纠纷排查、纠纷调处、档案管理、登记统计、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了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启动实施了迎国庆六十周年百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全力做好重点项目建设、林权制度改革、城镇拆迁改造、土地流转、劳动争议、社会医疗保险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确保了全市社会安定和谐。
同时,常委会还组织对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情况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