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成波是紫阳县城环城路居民,身患残疾,近40岁才组建了家庭,婚后一直居无定所,长期租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如今,她已经搬进了一套两室一厅廉租住房,党的惠民政策让她圆了多年的住房梦,她的经历只是紫阳县委、县政府落实惠民政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
“群众所思所愿所盼,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群众所怕所忧所虑,就是我们工作的突破口。”紫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发展的重点,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眼老百姓的饮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等问题,倾注人力、财力、物力,用“真金白银”实施“民生工程”,破解民生难题。
从2007年开始,紫阳县委、县政府每年为城乡群众各办10件实事已成惯例。该县结合实际努力探索贫困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三年来相继投入10.6亿元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为城乡群众办了60件实事,解决了一大批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深受群众欢迎。
2007年,紫阳县投资2.19亿元为城乡群众办好20件实事。2008年,该县再次拿出3.47亿元,为全县农村和城镇群众各办10件实事。2009年,该县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挑战,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筹资4.94亿元用于城乡20件实事工程。筹资1.04亿元,办好城镇10件实事,提升城市品位,全面改善市民居住生活条件。新建县城长途汽车站;完成县城重点区域180户的棚户区改造;新建廉租房4200平方米,对84户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实施住房保障;紫阳中学高中部、紫阳中学初中部扩建教学楼及附属用房;启动校场坝小区改造工程;完善县城供水水源建设和汉江抽水工程,实施重点地段供水主管网改造;更换河堤路、环城路等路段的路灯,维修重点防汛部位设施;扶持蔬菜专业村10个,解决城镇蔬菜价格偏高的问题;改造蒿坪、向阳集镇,建设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基础设施。
筹资3.9亿元,着力办好农村10件实事。新修通乡水泥路340公里,通村水泥路200公里;新建人饮工程55处;新建乡镇敬老院4所;扶持以茶叶、魔芋、木本药材为主的农业产业;实施生态移民和异地移民搬迁446户1978人,建设农村减灾安居房544套;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 基本化解普九债务;新建汉江码头4个;新建扶贫重点村19个,建设新农村示范村9个,新修沼气池2000口 ;实施农村信息工程,完成99个自然村电视“村村通”工程,60%的行政村接入互联网,实现全县自然村(组)通广播目标。
该县给百姓的“民生大礼包”,一年比一年厚重,一年比一年精彩。无声的数字,传达出一个有声的事实:重视民生,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已经成为紫阳县委、县政府的自觉行动。温暖的阳光伴着和美的民生音符,传进千家万户,散发出浓浓的 “爱民情怀”,彰显出“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思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成为家喻户晓的通用语。
该县累计新修通村水泥公路1680公里,占全市总里程的六分之一,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的目标;城乡低保惠及3.68万人,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50%;加快城镇廉租房和农村安居工程建设,解决了3000多人的住房困难;特困村、扶贫重点村、新农村示范村和整村移民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1.1万人实现脱贫,1.8万人喝上了安全的自来水,7000多群众用上了清洁沼气能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民生之事大于天,一枝一叶总关情。住房、出行、饮水等急、难、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该县为老百姓办理的一件件实事,都实实在在地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一件件民生工作,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一幅和谐的社会画卷正在茶乡大地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