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喜看石泉工业发展大增速、大调整、大飞跃

    增加值增31.6% 二产超一三产 引投资过30亿

    作者:程达斌 王洪宝 时间:2010-04-21 08:53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近日,记者从石泉县统计局了解到,该县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7:37:36调整到当前的20:51:29,从数值变化看成效说明该县第二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一、三产业的比值总和,以二产为主,二产领跑一、三产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从县经贸局得知全县精心培育的柳燕花炮、凯纱家纺、新盛辉矿业、宏盛矿业、海西融泉、秦盟砖材、天拓公司、鸿兴矿业等10户企业快速成长、上位进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在4月10日召开的2009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表彰大会上,石泉县因工业增加值保持31.6%的增速位列全省第4位,荣获“陕西省工业增长速度前十名”单项奖;从县招商局获悉续西洽会石泉县以丝绸加工、医药化工、城市建设、旅游开发项目与上海灏天丝绸公司、陕西医药控股集团等成功签约引资7.35亿元后,雨润集团、LED光电公司也派要员来石泉参观考察,欲投建大基地、拓展大市场、做强大产业……。
      一系列荣誉、一系列成绩、一系列变化见证着石泉县工业经济发展历程。该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为何发生如此大的结构性、战略性调整的可喜变化呢?
      缘于认识的调整。该县全面认识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抑制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要求,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能源压力的有效途径,是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完善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手段”的重要意义和“无工不富,无工不强。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经济大县强县,无一不是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发达的县。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带动、辐射作用”这一全国发展规律后,坚持科学准确定位,通过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充分发挥经济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从而调出一片新天地。
      缘于思路的调整。曾以栲胶厂、水泥厂、缫丝厂、肉联厂、油漆化工厂“五朵金花”为主导,率先在全市突破亿元工业经济大关的石泉县如何发挥优势?如何在陕南突破发展中实现率先突破?根据全县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活动要求,该县开展了“立足石泉看石泉”、“干群研讨议石泉”、“走出石泉看石泉”、“参观归来话石泉”等活动,进一步理清了思路、统一了思想,形成了调整产业结构、依托资源优势实施工业强县的发展共识,立下了“六个坚持”(即“坚持以产业发展规划为统揽,紧盯目标抓工业:坚持把发展县域工业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来抓:坚持把招商引资与全民创业工作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抓手来抓:坚持把改制、盘活、扶持、培育企业放在提升工业经济新增点的关键环节来抓;坚持把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工业投资的‘洼地’工程来抓;坚持把密切产业开发关联度作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来抓)确保“工业强县”奋起、突破的决心,决定走生态化、循环化、园区化路子,以特色资源、新兴工业、循环经济为主线,进一步加大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力度,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缘于举措的调整。该县坚持以《石泉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及石泉县工业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20年)发展目标为蓝图,以塑造能源、建材、矿产、茧丝、医药五大产业集群为主的工业领域新“五朵金花”品牌为重点,以打造工业经济新支柱、寻求工业经济新增点、扩张工业经济新容量为切入点,以全民招商和创业为抓手,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服务规范化建设,坚持围绕做强农业基地抓工业、开发优势资源抓工业、实施城乡一体化抓工业、包装旅游产品抓工业、优化投资环境抓工业等,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帮扶进位增势强。该县坚持将企业培育工作作为增强工业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不断引导现有企业实施改制盘活、技改扩能、提产提效,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个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为2个、3个、4个,2009年就增长了金峰矿业、秦峰建材、汉江砂石料厂、华林新型建材、桑葚醋饮、新元石料、高峰建材、正源环保砖业、宏安有色金属制品等13个,2010年一季度已申请上报的就有天拓化工、新盛辉矿业、凯莎家纺、宏盛矿业、柳燕花炮、海西融泉建材等9家规模企业,届时以庙梁、梧桐寺、青石小水电、民生建材、鸿兴矿业、鎏金蚕家纺、江兴医化“五朵金花”为主的规模工业企业总数将达到41户。
      筑“巢”引“凤”唱高歌。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开发的原则建设工业园区,池河工业园区通过组建园区开发投资公司,采取分批、分区建设的方式,2008年和2009年共投资4705万元完成园区的道路硬化、绿化、变电站增容、供水工程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县上出资2600万元,在县城规划区征地400余亩,建设古堰工业园区,为企业落户园区创造了良好条件和平台,两大工业园区成为现代企业的“孵化器”。2009年池河园区进驻企业1639个,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招商引资总额完成2.3亿元,其中已开工或投产引资项目6042万元;招引的投资7500万元的天新丝业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天成丝业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秦峰建材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海西融泉建材有限公司、投资6800万元的云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凯莎家纺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的宏安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的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在古堰工业园区落户,201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亿元。
      热心待客创大业。该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重点做好招商项目包装策划,更加注重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改进网上招商、上门招商、展会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方式;实现优化投资环境向优化发展环境转变,对招商工业企业实行“一个落户企业、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工作小组负责、一套服务措施保障、一抓到底见效”的“五个一”协调包抓工作机制,对外来投资者实行“一条龙、一站式、一口价”服务,做到了招商进门、安商创业、富商发展的“三统一”。配套出台《石泉县发展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扶持办法(试行)》、《石泉县优化投资环境若干规定(试行)》等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宁静生产日”、“首查不罚”、“十个严禁”等制度,切实为企业和创业客商排忧解难,激发了客商和创业者的投资热情。近年来,通过用优势资源招商、用优质服务感商、用优良环境安商、用优裕成果惠商等,累计引进安康、西安、浙江、四川、福建、北京等地客商投资30亿元办工业,带动县内5000人投资3亿元创办小型企业。
      拉伸链条兴产业。该县走出“以工带农、以农促工、工农互促”的发展路子。围绕一县一业兴蚕桑,统筹做好“桑、蚕、蚕农、企业、市场”  五篇大文章,力抓强村大户和蚕桑基地建设,力抓蚕桑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进,鼓励支持菌鑫公司、雨花天虹、天新丝绸、鎏金蚕家纺等龙头企业围绕桑、蚕、茧、丝、绸等进行延伸产品开发,随着石泉鎏金蚕300万米织绸生产线投产,扩展1000万米织绸规模而引进上海灏天丝绸印染、服装加工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将真正结束石泉“兴桑只养蚕、卖茧只缫丝、有丝没有绸、有绸没有衣”的历史,形成一个集制种、建园、养蚕、烘茧、缫丝、织绸、织衣完整的现代工业化的蚕桑产业链条。围绕生猪产业的发展,在强力推进“百千万”生猪工厂化饲养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屠宰、肉制品、肠衣制品等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批投资大、产业化水平高、对畜牧产业带动作用强的宏鑫、云峰等成长为重点龙头企业。
      科技武装展新貌。科技创新、绿色生态、文明先进是企业高点定位、高点起步、高效运转的“生命线”,也是提高产品生命力、市场占有率、市场风险抗御力的至胜“法宝”。该县特别重视科技创新、推广应用,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科创、科研、科展活动,科技武装让企业开发新产品,带动新产业,孕育新前景,展现新面貌。如鎏金蚕家纺公司新上缫丝、蚕丝被、柔绵球、绢丝、真丝绸生产线,延康食品公司新上桑葚醋饮生产线,江兴医化新上中药材中间体产品开发、天然产物分离、多功能高纯度纯化生产线,采取国、省内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高端生产工艺,研发生产的相关产品不仅俏销国内,还打入了国际市场。
      工业强,县富强,以工业为支撑的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市综合考核排名也呈年年上台阶、年年大进位之势。2006年位次为84名,2007年位次为51名,2008年位次为46名,获得2007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在2009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排名中再进3位,列全省43位,也是安康9县唯一连续三年保持进位的县。2009年该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8亿元,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达到11.44亿元。GDP总量达到22.44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6%,经济总量位居全市前列。2010年该县正向确定的“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20亿元以上,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的目标奋进、突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