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能补拙,不劳无获,勤劳可得,不勤则饥,不勤则愚。人生之路上,以勤为劲,焉得幸福,还须苦行舟。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诚、孝、俭、勤、和”中的“勤”字篇,一起来学习我们身边勤奋劳作、踏实苦干的好榜样。
韩江礼,桃元村村民,今年66岁,多年来与妻子相依为伴。他们长年种地,没有产业资源,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2013年脱贫攻坚行动打响,韩江礼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
2012年,他们房屋因修路损毁,老两口只能挤在狭窄破旧的木屋里生活,过着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日子。村四支队伍了解到他们家的实际情况后,通过各方渠道为他们筹措资金补贴,搭建新房。2017年8月,韩江礼的房屋终于动工建设,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人的新房建成。看着崭新的房屋、平整的道路,韩江礼夫妻心花怒放,日子有奔头,干劲也十足。
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2017年,夫妻两靠着勤劳的双手种植12亩玉米,8亩土豆,2亩魔芋,1.5亩苦荞,养了44只山羊,20多只土鸡,4头肥猪,中蜂8箱,成为了桃元村实实在在的产业大户。
现在,韩江礼每天清早天一亮就把羊放到山里,然后回家干活,下午近天黑了又上山把羊赶回来,刘昌荣就负责在家里喂猪,在地里除草。两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顶着烈日暴雨,冒着严寒酷暑,总是不知疲倦。工作组每次去他们家入户,如果家门紧锁,绕到山上去,一定能在地里看见他们的身影。
35岁的黄大勇是上竹镇松坪村村民,同62岁的老母亲2人生活。七年前,黄大勇在矿山事故中受伤,身患残疾,被识别为贫困户。
身受重创的黄大勇,没有因此消沉,而是不断鼓励自己,找出路,改变现状。在村四支队伍的建议下,黄大勇开始养殖土鸡。在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细心学习,他从陌生到熟悉,从熟练到精通,养殖技术进步飞速。2016年共养殖土鸡200多羽,鸡苗成活率高达90%以上。
有了养殖经验,黄大勇决定建设示范点,得到村上同意后,他立刻筹措资金建设,目前为止已建成40平方米的标准化鸡圈,后续他还想再养殖500羽土鸡。
但要大规模养殖,技术是个难点,村四支队伍知道情况后,主动邀请黄大勇参加村上的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对于处境困难的他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于是,从那以后,总能看到村委会教室里有黄大勇独自学习的身影,对每堂课他都专心观看,详细记录……2017年底,黄大勇克服了大规模养殖的技术瓶颈,顺利把规模发展到400羽,当年出栏300羽。
“黄大勇是一个贫困户,也是个残疾人,能把茶山飞鸡养成这样,我们真是打心眼里佩服”村里不少群众纷纷感叹道。
勤为本,当自强。
晨起勤叠被,打扫厅和堂。
身体常锻炼,卫生要保障。
大人勤劳动,子女上学堂。
打工又务农,发展产业忙。
懒惰生贫困,勤劳日子旺。
幸福生活双手创,不蹲墙根晒太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镇坪:三年成新风 ——“诚”字篇[ 07-19 ]
下一篇:镇坪——以“和”聚人气,共建文明新风尚[ 07-24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