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成通村水泥路突破一万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真正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在通村水泥路建设工作中,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克服因山高坡陡、居住分散、经济落后所带来的工程艰难、路线冗长、资金匮乏等困难,想尽一切可想之策、聚集一切可聚之力,动员百万建设大军,筹措亿万资金,在一道道陡峭的山坡上凿出一条条蜿蜒的乡村道路,造就了可歌可泣的“村道精神”。
“村道精神”集中体现一个“实”字,实质就是顽强拼搏的真抓实干精神,即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尊重科学,务实工作,奋力拼搏,真抓实干,群策群力,勇创佳绩。
弘扬“村道精神”,就是要不畏艰难,科学决策,凝神聚力,克难奋进,再造求真务实、战天斗地的新形象,加快安康突破发展。一要求真务实,正确决策。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状况,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是广大人民群众多年的热切期盼。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抢抓机遇,科学决策,实施通村水泥路建设,符合群众的愿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全力支持,群众即使集资投劳,也无怨无悔,更不抵触阻挠,而是踊跃参与,全身投入。二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快农村基础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通村道路建设要摆在农村基础建设的首要位置,各级各部门抓住村道建设这一重点工作,在村道建设中注重满足群众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利益这些关键问题,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形成了战天斗地、聚力克难的强大动力。三要科学规划,真抓实干。村道建设中,首先是科学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多数人的要求,不为个别人谋福利,这是之所以能赢得大多数人支持和参与的核心。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突破发展的新起点上,各级各部门要以通村水泥路突破一万公里为动力,弘扬“村道精神”,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真抓实干,扑下身子,埋头工作,推动突破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早日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