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城关镇农光村是个贫困落后的山区小村,党支部既敢于打胜修建通村水泥路的攻坚战,更善于打好养路护路的持久战。在村支部与村委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下,村内6公里水泥路投入使用三年来,全民养路爱路成风尚,养路管路模式很管用,确保了日常养护到位,晴雨畅通无阻,成为全县通村水泥路养管的典范。
修建养管捆梆制,任务负担落到户。在修建水泥路之初,针对村组无积累、集体无收入的实际,就确立了依靠村民修路养路,既要集中大家的力量修成路,更要发挥大家的作用长期养好路的工作思路,通过充分发动群众,统一思想,经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实行修建路基和水泥路养管捆梆一起,按人口划段落实到户,一定十年不变。尽管任务不平均,但群众共同决定的方案,村民们都自觉自愿。这种建养一体化模式使得路基建设质量有保证,村民知道自己要对自己负责,而且日常养护重于突出养护,养路护路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养护措施能及时到位。
养管标准村统一,监督执行在小组。村上对水泥路养管标准作出统一规定,贯彻执行的第一责任人是村民小组长,直接责任人是户主,村组干部负责检查督促和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日常养管尽义务,检杳评比搞奖补。在党员和干部以身作则带动下,群众对村级公路义务养管的意识不断增强,一年村民常规养护投劳200多个,加上遭灾抢修维护材料开支和劳务费用过万元,总共就达3万多元,全部是村民尽义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村组无钱养路的问题。同时,开展检查评比促进养管,一季度村组联动一评比,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按2个先进组、20个模范户、10个示范路段名额予以适当奖励。奖金来源是从县交通部门拨给的养管经费拿出40%,别外60%留村统一用于受灾抢修和重点路段维护使用。
受灾抢修要集资,村组实施保畅通。每年都会发生几次大小不等的灾害,大小塌方每次都有数处。村上采取全村统一部署安排,统一筹资筹劳,统一指导协调,统一检查验收。由于村民主体作用发挥好,村组干部责任心强,公路受灾抢修及时,维修质量较好,保证了全村生产、生活的正常有序。
路建设养管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作为村组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每季度要研究一次公路问题,每次受灾都立即现场确定解决方案。同时,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全村群众爱路、养路、护路。
农光村水泥路投入使用以来的短短三年,村内发生了显著变化,村民受益很多。以蚕桑、生猪为主的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近50个村民由外出打工改为留在家里,早出晚归进县城务工经商,一些村民种粮改务菜,有的在家里搞起了农副产品加工,全村农民收入每年增长20%以上。村里有22户新建了楼房或新房子,全村摩托车增加到117辆,农用车、私家车、出租车已经消除空白,村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