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地服务基层和群众,今年以来,宁陕县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行便民服务代理机制,全面实施“连心”工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构建网络,夯实职责,确保便民服务机制有效运行
为了使便民服务机制真正落到实处,该县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通过采取“编织三级网络,夯实三级职责,明确三项制度”等方式,强化对便民服务代理机制的组织和管理。
一是编织三级网络。按照“便民、利民、规范、高效”的要求,将行政审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体系,在县直涉农部门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在各乡镇机关建立便民服务代理中心,在各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代理室,在全县构筑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切实促进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目前,已在县人劳局、国税局、地税局、水利局等涉农单位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在太山庙、旬阳坝、江口等乡镇及其所属行政村分别建立了便民服务代理中心和便民服务代理室。其它乡镇、部门和村正在积极地筹建之中。
二是夯实三级职责。明确县、乡、村三级书记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县直涉农部门便民服务大厅,由部门党委(党组)负总责,实行“一窗式”办公。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式办公,由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纪委书记兼任中心主任,并选派3—5名干部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负责日常办公。村便民服务室在村党组织、村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兼任便民服务室主任,并配备代办员2-3名,由村委会干部兼任。
三是明确三项制度。抓好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便民服务中心按照“只要方便群众就办、只要群众授权就代”的原则,受理属于自己代办范围内的事项,填写《便民代理承办单》,告知办理期限和申请人权利、义务。受理事项承办单位连同有关材料交由代理承办人,并实行签名交接。代理服务承办人接到有关材料后会同有关具体办理人及时予以办理,并确定具体代办期限告知申请人。事项办理完毕并经代理服务承办人复核后交回便民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将办理结果送交或反馈给申请人,建立了便民服务首问首办责任、便民服务承诺、便民服务限时办结三项制度,以此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的目的。
二、突出重点,搞好结合,确保便民服务机制发挥作用
坚持把推行便民服务代理机制和实施连心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推行便民服务代理机制,转变乡镇职能,服务人民群众”这条主线,以“县级领导联乡镇、乡镇领导联村组、县直部门联支部、镇村干部联农户,工作到一线,农户全覆盖”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干群“连心”活动。
一是县级领导联点示范。全体县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在“连心工程”中带头完成安排部署抓发动、督促检查抓落实、创新提高树典型三项工作,以县级领导的示范带动,推进全县“连心工程”活动的高质量开展。自实施“连心工程”以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等班子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到基层一线,累计开展连心活动20余次,帮助各乡镇解决突出问题50余个,促进了乡镇经济发展,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二是县直部门“三联共建”联支部。县直部门领导联点、示范带动抓班子、抓产业、保稳定;支部联建、城乡互动,机关支部与农村支部结对子,提高联建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农民、升级晋档规划的落实;党员联帮,结对帮扶、扶贫送智、扶危济困,增强农村党员和群众的发展能力。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县委号召,以包村帮扶工作为载体,扎实开展连心活动,帮助农村发展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强领导班子、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
三是镇村干部连心联农户。以推行“八承诺”、“十上门”为主要内容,开展“千名干部联万户”便民服务活动。“八承诺”即:党的政策经常讲,农民增收记心上;红白喜事及时去,邻里矛盾快到场;娃娃失学上门劝,平安创建不能忘;民生工程户户到,群众困难我来帮。“十上门”即:干部上门宣讲政策法规、上门指导致富门路、上门兑现惠民政策、上门代办证照审批、上门叮嘱安全生产、上门调解矛盾纠纷,上门劝返辍学学生,上门协理红白喜事、上门解答疑难问题、上门消除干部隔阂。镇村党员干部采取结对帮扶的形式,深入到农户家中,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便民服务机制取得实效
为了使便民服务机制真正达到“农民群众得实惠、机关作风得转变、党员干部得锻炼”的目的,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该县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一是严格要求。推行便民服务机制,实施连心工程,对全县各级干部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县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到联系点每年不少于3次;乡镇领导除联支部(联片)外,要亲自联系一定数量的农户,并保证每季度到所联农户家中不少于1次;一般干部每月深入农户家中不少于2次,并将每次到农户家中连心的情况记入连心手册和民情日记。
二是加强监督。在乡政府和村委会分别设置连心榜,接受群众监督。对农民群众需要办理的木材采伐、惠农政策等13项合法事项办理所需资料、程序等内容编印成《便民服务手册》发放到所包农户手中,让群众心中有数。同时,实行集体办公,确保便民服务中心每天都有干部值班,时时有人为群众服务。群众不仅能够通过村便民服务室和乡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有关事项,还可以委托联户干部代为办理,也可以对镇村干部实施有效监督。
三是抓点示范。按照“先行示范,总结推广,整体推进”的方式,推行便民服务机制。上半年,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太山庙乡等6个乡镇和水利局等4个涉农部门开展便民服务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4月下旬,在全县召开了全县便民服务机制暨连心工程试点工作现场会,实地考察参观了太山庙乡以及县人劳局就业服务大厅、县国税局城关分局办税及太山庙乡油坊村推行便民服务代理机制和实施连心工程情况,总结和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在召开的现场会上,县委书记还亲自出题对便民服务机制和“连心工程”进行了现场考试,试点乡镇的乡党委书记、乡长以及全体机关干部参加了考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促进了便民服务工作和连心工程的深入开展。
通过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便民服务机制,实施“连心工程”,促进了乡镇职能转变,方便了群众办事,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有力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半年来,全县各级便面服务代理机构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65件,办结61件,承诺期限内办结率94%;共接受各类咨询78人次,受理各类咨询事项52余件,为群众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130余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