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出台“人才新政”为率先突破发展加力

    作者:王善武 高生富 时间:2010-07-02 16:52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近日,石泉县出台“人才兴县”系列举措,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方面的突出问题,为率先突破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五湖四海“引才”优结构。一是组建政府决策专家团队。树立“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紧扣石泉率先突破发展重点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聘请省市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和对口业务部门领导、资深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省内外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组建专家团队,为产业发展建言献智,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二是大力招募农村基层志愿者。针对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现状,每年从石泉籍未就业的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招募一批有志于服务农村基层群众的教育、卫生、农业技术、法律应用类紧缺人才,两年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的优先聘用到县乡事业单位工作。三是建立人才租赁和派遣制度。对机关事企业单位临时性、突击性、阶段性工作所需人才,通过人才租赁方式解决引才难题;对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在编制外特定岗位长时期聘用紧缺专业人才的,由县人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派遣到相关用人单位工作。四是引导石泉籍人才智力回归。开展“石泉籍高校毕业生回家”活动,鼓励毕业生回县就业。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石泉籍在外专家、高层次人才制度和跟踪服务制度,发挥同乡会和商会作用,宣传石泉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回乡创业和发展。
      多策并举“育才”提素质。一是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通过“石泉讲堂”、集中办班、组织外出考察、选送到省市高校及培训机构学习培训等方式,对现任领导干部、后备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村经纪人进行轮训;大力选拔优秀中青年教育教学、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采取教研实践与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到省市重点(示范)教学和医疗机构进修培训。二是实施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采取工资及津贴照发、学费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引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的干部职工参加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鼓励政策性安置的退伍军人脱产学习,取得大专学历后再上岗;继续实施村干部学历教育工程,培养20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逐步普及40岁以下村干部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三是“合同培养”模式培育紧缺人才。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探索采取“订单培养” 模式,鼓励有志于在石泉从事相关工作的本县高考上线学生报考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紧缺专业,以政府名义与学生签订专业培养、工作安置和五年以上服务年限协议,毕业后聘用到相关单位工作。
      不拘一格“用才” 激活力。坚持重实绩、重基层、重品德、重能力的用人导向,推行领导职数空岗预告、科级领导干部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票决、公推公选后备干部和股室负责人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让推动科学发展的干部有舞台,阻碍科学发展的干部“走下台”。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选拔使用办法,大胆选拔使用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能人、退伍军人,实现能人“治村”。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其到蚕桑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带、工业园区进行对口支援服务或开展科技承包。
      健全机制“励才”强动力。一是完善人才奖励制度。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实行以岗定酬、以任务定酬、以项目定酬、以业绩和单位效益定酬等多种分配方式;机关干部职工工作性津补贴纳入绩效管理。广泛开展各类人才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提高人才工作积极性。对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实行特殊奖金津贴制度,对特殊人才在职级、职称及户口转迁、子女上学、配偶工作安置等方面优先解决。二是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建设园丁、天使、平安、公务员等人才住宅小区或限价房,以成本价向各类人才优先提供住房,鼓励用人单位积极为引进人才解决住房问题。三是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大力推进党群和经济部门间、乡镇和县直部门间,山区乡镇与川道乡镇间的干部合理交流。鼓励各类人才流向非公有制企业,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并不损害所在单位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到其它单位兼职或创办、领办企业,并按工作业绩领酬。推行用人单位和人才双向选择,实现人与事、人与岗的优化配置,充分激发现有人才工作热情,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