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阳县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动员会上,县委书记赵继民说:“整改,从县委层面来说,必须从群众最不满意和呼声最强烈的事情改起,从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工作抓起。整改的目标,就是要让群众满意。”
两个月来,紫阳县委通过各种方式征求意见,梳理归类出意见建议108条。他们对此“视若珍宝”,专门举行两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专题研讨,最后确定了20条整改措施。
群众期望的事,全力抓
整改关键词:加快富硒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喊了这么多年,为何成效还是不十分大?同样是茶叶、蚕桑,相同的区位优势,相似的地理条件,为什么平利、石泉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产出效应都高于我们?
这条意见引起紫阳县委班子成员的沉思。
“回头看,我们当初提出‘争创三个第一、建设两大基地’(蚕桑陕西第一、茶叶西北第一、板石全国第一,富硒食品基地和生物化工基地)的发展战略是很有远见的,而且得到全县干部群众的拥护,今天如果不把这项工作切切实实整改好,那么要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从何谈起?一定要实实在在地拿出举措来。”常委们一致表示。
5月18日,《紫阳县富硒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方案》。在方案中,除确定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外,今年各个部门需要做的事情也一一罗列。如果说以前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是部门‘单兵独进’,那么现在是全县上下‘整体出击’,工作力度大为加强。
接下来是一系列举措:茶叶、蚕桑、畜牧等主导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乡镇、村、基地、大户一一被确定;各级领导挂联、部门包村、干部离岗领办等相关配套措施一一被跟上;富硒茶原产地保护方案和茶叶标准相继出台;富硒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正旺良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群众反感的事,坚决改
整改关键词:治理“文山会海”
干部群众的另一条意见是,“要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群众说,如果领导一天到晚只顾开会,哪有时间给我们办实事?
一位乡镇党委书记统计了一下,3月份他参加大小会议15个,其中某一周有4天都在开会。
“现在有些领导不开会,心里就不踏实,认为一开会,工作就得到落实。如果上面来检查工作,就说‘会已经开过了’!”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程从礼一针见血地指出。
干部群众意见大,就立即改。5月12日,县委《关于切实精简会议改进文风的通知》出台:全县性会议原则上每周不超过两次,如有特殊原因,安排在双休日或晚上开;没有会议任务的县领导不陪会……
该开的会,也必须提高效率。部门和乡镇干部对这一举措更是欢迎。红椿镇党委书记周礼伟说:“以往不管大会小会,动不动就规定‘一把手必须参加’。现在是‘谁负责,谁参加’,自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抓工作了。”
会议减下来,督查便加强了。这在周礼伟最近的会议记录本上得到了体现:5、6月份关于会议的记录只有3页,其余10多页记的都是县领导上门了解情况、解决具体问题的记录。该镇水电站建设项目碰到了资金紧缺和征地补偿不到位、群众阻碍施工等难题。副县长金绍发等到建设工地调研时发现这一情况,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使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加强调研和督查,有效推进了工作。县委常委、副县长罗万平说,现在有更多的时间下去摸情况,因此,对每一项工作负责人是谁、进度怎么样、以后会带来多少效益,心里清清楚楚,布置工作成竹在胸。
群众欢迎的事,不间断
整改关键词:建立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从3月下旬至4月底,紫阳11名县委常委和县政协主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领导曾分别用7天时间,到各自的联系村“驻村一周”,摸实情、办实事。
7天的“驻村”让县领导感慨良多:时代在变,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传统不能变。“驻村一周”既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也收到了“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的实效。县委常务副书记郭德林说:“驻村期间,基层很多好的工作经验被了解和掌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保一方和谐,当地的经验其实是最管用的。”
“大家一致的感受是,领导下基层,群众非常欢迎。既然老百姓欢迎,我们就要去做。因此,要把‘驻村一周’这种好的工作方法形成长效机制,实实在在地坚持下去。县委确定,今后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开展‘驻村’活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云健如是说。
群众得益的事,认真做
整改关键词:加强对农民教育
5月16日上午,从来没进过课堂的紫阳县红椿镇尚坝村农民余才恩早早来到村会议室,准备听第一堂课——《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和他一起听课的还有村里近百名自发前来的村民和几个村的村干部,上课的老师是县国土局副局长李守田。这也是紫阳县“百姓课堂”第一次开课。
“现在我知道征地补偿该拿多少钱了,‘百姓课堂’真好,能学到对我们农民真正有用的知识。”听完课,余才恩意犹未尽地说。
农民是县领导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最被关注的群体。在20条整改措施中,与农民有关的约占一半,加强对农民教育是其中之一。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但由于对相关法律、政策不了解引起上访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何在党委、政府与农民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让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百姓课堂”一方面对农民进行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就业、环保知识、计生指导、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也告诉农民县里要做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做,有关政策是怎么讲的,对农民有什么好处,让农民明白。用县委副书记、县长罗雪剑的话说,这是“拉着农民的手走向现代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