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专题文章>各类创建 > 正文内容

    救灾防病知识问答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7-23 16:56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一、水灾期间有哪些常见病?
      灾区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灾害期间还常见的皮肤病有: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常见的意外伤害有: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二、灾后饮食卫生安全
      现在正值盛夏,湿度大、温度高,食品很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所以注意饮食卫生非常重要。
      1、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如被水淹过或被其他原因污染的面粉、挂面、饼干、面包等;不要吃未洗净的瓜果;不吃过期或变质食品;不吃变馊饭菜,即使经过重新蒸煮也不要吃;尽量不吃凉菜;不吃霉米面。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污染,切断污染途径,不要用非食品包装袋和容器装运直接入口食品。加强餐具的消毒,把洗净的餐具放在沸水中,煮沸5分钟。也可按1千克冷水加1片或1匙漂白粉精的比例配制消毒水,食具在消毒水中浸泡3分钟即可使用。注意:配制消毒水不能用热水,否则会使漂白粉精中的氯气挥发失效。
      3、不喝生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保持清洁;对取自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的临时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消毒;对混浊度大的饮用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对污染严重的水或被淹没的井水,未经处理,暂不要饮用。
      三、预防水灾后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水退后要彻底清理室内外环境,改善卫生条件,不仅流入室内的污物要清理,还要清除好环境污泥、垃圾、埋葬好死亡动物,疏通沟渠填平洼坑,清除蚊、蝇孳生地,有目标地进行消毒杀虫(如喷洒漂白粉、氯氰菊酯),防止蚊、蝇大量繁殖传播疾病。对临时居住和使用的帐篷、窝棚、垃圾堆放点、厕所等进行消毒处理。
      2、清理与清洗饮用水系统: 对受洪水损坏的自来水设施要抓紧修整,蓄水池、水井首先要掏洗干净,再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并经卫生监督部门对水质进行监测合格后方可饮用。家庭水缸可投放漂白精片或明矾进行杀菌、沉淀。
      3、得病要及时就医,发现传染病人立即报告:如感觉身体不适,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发现可疑传染病要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扩散蔓延。
      4、接种疫苗:对受到伤寒、钩端螺旋体、甲型肝炎威胁的易感者,可注射相应的伤寒、钩体、甲肝疫苗进行预防;对霍乱等腹泻病的密切接触者可服抗菌药(如氟哌酸)进行预防。
      四、如何预防洪水后的传染病?
      1、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发生自然灾害,尤其是水灾的情况下,灾民聚居的地方环境卫生往往较差,这里人口密集,如果水源污染,粪便、垃圾和腐烂变质的有机物质(包括牲畜尸体)得不到恰当处理,蚊蝇便会孳生,加上不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就会患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肠炎、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为预防这些肠道传染病,要及时发现、诊断、治疗和隔离病人,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清扫,修建并管好厕所,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和垃圾定时清理(掩埋或焚烧),消灭蚊蝇孳生场所,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最好用漂白粉处理。淹死、病死的禽畜不能食用,应掩埋或焚烧,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用水,不喝生水,食物尽量煮熟再吃,不吃不干净和变质的食物。
      2、怎样预防和治疗肠炎、痢疾?
      肠炎和痢疾是常见的疾病。发生自然灾害,尤其是水灾之后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这些疾病更为常见。引起肠炎的原因很多,包括腹部受凉,对食物过敏,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或受细菌、病毒感染等等。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病菌污染了的饮料和食物传播的,苍蝇也能传播痢疾。患了肠炎、痢疾,病人应当休息、隔离,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庆大霉素、氟哌酸和吡哌酸等)。
      3、怎样预防钩端螺旋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
      ①尽量避免与被污染的水接触的机会,不在可疑的被污染的水中游泳、洗衣物等。②管好猪、狗等动物,猪要圈养,不让其粪便尿液直接流入水中。③大力开展灭鼠工作,尤其是洪灾期间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洪灾后立即加强灭鼠、杀虫。④注意个人卫生,禁止随地大小便,下水作业时要尽量穿长筒胶鞋等。⑤病人粪便尿液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⑥加强个人防护,在疫区作业时,应穿戴防护服,防止皮肤破损。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⑦有条件的可接种疫苗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预防药物。
      4、怎样预防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
      应采取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①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喷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③夜间睡眠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④及时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5、怎样预防和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常见的疾病。一部分红眼病是过敏性的,而大部分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结膜造成的。感染性的红眼病有传染性,病人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受到感染而患病。在自然灾害期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果再不注意个人卫生,红眼病就更容易蔓延。为预防红眼病,应当把病人隔离,病人尽量避免在公共场所活动。平时人人都应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毛巾、脸盆、手帕不可混用。
      6、怎样预防和治疗甲型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急性传染病。病人和无症状的甲肝病毒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粪——口传染,甲肝病毒由病人粪便排出,直接或间接污染手、水、食物和餐具,健康人吃进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后便可受到感染。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任何人都能被传染,儿童易感,孕妇与体弱者传染后病情重。预防措施①注意饮食卫生。②注意病人的隔离消毒,病人用过的食具要煮沸20分钟后再洗涤,生活用品用l%漂白粉水擦洗,被单、衣物等如不能用开水煮的要在日光下多次曝晒。③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和排泄物、垃圾等污物。④保护水源。⑤消灭苍蝇。⑥在接触病人后,应注意手和物品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防止把疾病传染给自己或其他人。⑦注射甲肝灭活疫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7、怎样预防和治疗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吃了被污染的或含毒素的食物后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由细菌、有毒动植物的自然毒物、真菌毒素、有毒化学物质所致。预防食物中毒,一是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或有怪味的食品;二是食物要烧熟煮透;三是饭后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8、怎样预防和治疗浸渍性皮炎?
      抗洪救灾时,下肢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皮肤经常受到擦伤,破损的伤口长时间浸没在洪水中,趾缝间浸渍发白、肿胀、破溃、糜烂,甚至皮肤剥离,伴有瘙痒。感染严重时,还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少数抵抗力差的人会发展成败血症。防治措施:①下水劳动时,在可能的情况下,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②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③如劳动的地方水不过膝,要设法穿长筒靴。④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还要防止吸血昆虫叮咬。⑤受到感染时,应用抗菌药物。
      9、霍乱应如何防治?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当人吃进被这种病菌污染的水或食物:经1-2天潜伏期(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5天)就出现症状,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且有较强的传染性,被列入我国甲类传染病之一。
      霍乱是经口传染的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传播,其中经水传播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洪涝灾区大片村庄被淹、猪圈、粪坑满溢,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容易引起霍乱的传播。为了防止霍乱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做好以下预防工作:①注意饮水、饮食卫生。要加强水源保护,防止粪便直接污染水源。有自来水的地区应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无自来水的地区做好井水、缸水消毒。要喝开水、不喝生水。吃熟食,食物存放在注意防蝇,不吃死禽畜以及腐败变质的食物。②做好环境清理和环境消毒。水退后及时全面搞好环境卫生,被污水浸泡过的家具、门窗、地面等要彻底进行清洗和消毒;消除地面积水,防止蚊蝇孳生,利用拍打、药物等多种形式灭蝇、蛆。③注意个人卫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要坚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到病人家串门,发现病人应及时送医院就诊治疗,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同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五、水灾后如何加强粪便卫生管理?
      1、搭建临时厕所,不能随地大小便。厕所地址应避开临时水源,设在居住点的下风向。厕所必须加强卫生管理,要有专人负责打扫。有条件每日可喷洒灭蝇药1-2次。坑内积粪要定时掏出,防止蹲坑阻塞、粪坑满溢。
      2、集中治疗的传染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做特殊消毒处理。散居病人的粪便采用以下方法处理:粪便与漂白粉的比为5:1,充分搅拌后,集中掩埋。粪便内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搅拌后再集中掩埋。
      六、灾后消杀指导
      1、饮用水消毒:用漂白精(按含有效氯50%计算),每吨水加4—8克;若用漂白精片消毒(按每片含有效氯0.2克计算),则每担水(50公斤)加一片。方法是:将漂白精或漂白精片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
      2、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①及时修复被洪水淹没的公厕,垃圾收集站点的设施,并进行消毒处理,对清淤后的环境可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喷洒消毒30分钟。
      ②对水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清理和掩埋或焚烧。如为大批动物尸体,先用5%漂白粉上清液喷雾消毒1~2小时后,装入塑料袋,投入深坑,掩埋地要远离居住地和距水源50m外,挖坑深≥2m,在坑底和动物尸体上层应用漂白粉按20~40克/米2的量处理后覆土掩埋压实。
      ③在灾民聚集点,应搭建应急临时厕所,粪便应消毒处理。漂白粉用量为粪便的比1/5,作用2小时后集中掩埋。
      ④对传染性疾病产生的垃圾可以采用焚烧法处理。

     

    安康市卫生局
    安康市爱卫办
    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三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