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市委书记刘建明前往7•18洪灾重灾区紫阳县查看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防汛救灾工作。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杨平社,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马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隆毅,副市长王安利陪同前往灾区。
刘建明一行踏着泥泞来到紫阳县蒿坪镇双星村灾民临时安置点。目前,这里已经有60户村民被妥善安置。刘建明走进了双星村九组村民汪乾仲的临时住处,老汪在这次洪灾中6间房屋全部被毁,所幸家人全部安全撤离。刘建明对汪乾仲说,这种时候,什么都没有生命重要,只要有人在就什么都不怕。他要求随行的县乡干部,一定要把安置点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好。
村民廖位友一家7口人现在全部居住在临时安置点,刘建明详细询问了廖位友家里受灾情况,一家人对现在吃、住还有什么意见。他说,现在你们的生活条件很简陋,但这是暂时的,我们要一起努力,共渡难关。
洪灾中,村民张功荣眼睁睁看着辛辛苦苦建起来的房屋毁于一旦,想到在外挖煤的丈夫挣钱盖房的艰辛,她感觉对不起丈夫,曾想一死了之,提起这些,张功荣禁不住泪流满面。刘建明听后连忙安慰张功荣千万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要重新振作起来,相信政府一定会尽最大努力让灾民们重建家园,绝不抛下一家一户。张功荣说现在全市各个县区都受了灾,政府的压力太大了。刘建明对身边的干部说,我们的群众多好啊,自己受了这么大的灾,还在为我们着想,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才对得起他们。
在和邱志赞、曾飞等众多村民的交谈中,大家一致对洪灾来临前和灾后安置过程中,乡镇村组基层干部们一心为群众,不顾疲劳的作风给予高度赞扬。刘建明说,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候,越是检验我们基层干部作风,对于在洪灾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的先进典型,要认真挖掘,大力宣传和弘扬。
刘建明还走进安置点的医疗点和厨房,和医疗队员、厨房师傅们一一握手。他说,安置点这么有秩序,受灾群众有这么安定的情绪,与你们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你们依然忘我工作,使群众有了安全感,我感谢你们。
路过洞河镇马家庄村,看见路旁一处坍塌房屋前有村民一瘸一拐的提水,刘建明随即下车询问,了解到他叫李云奎,在洪灾发生时为了帮助村民搬家导致一条腿骨折后,刘建明心疼地说,为了保护其他群众的财产安全你受了伤,现在不能再乱动了。他随即要求县上立即安排专人接李云奎到县医院接受治疗。在附近一处临时安置的帐篷旁,刘建明掀开帐篷用手摸了摸被褥,询问临时居住在此的曹路信老两口目前生活状况。并嘱咐曹路信的孙女要随时注意上方来水,山上滚石,把爷爷奶奶照顾好。
城关镇长白九年制学校水毁严重,淤泥冲毁围墙,冲进教室。刘建明在学校四周认真查看,要求县乡政府和学校,立即清理淤泥,加快校舍修复,确保学校在秋季顺利开学。
在安毛高速13标段施工工地,刘建明对施工方在遭受损失后仍然坚持投入大量机械和人力参与地方抢险救灾的做法表示赞赏,他说,无论施工方还是各级政府,在为群众谋福祉上目标是一致的,双方在患难中建立起的感情,将在灾后重建中发挥更大作用。
刘建明随后来到高滩镇街道,镇党委书记陈海军介绍,洪灾当天洪水漫过老街达3米,镇老街千余名群众在党员干部组织下,提前6个小时安全撤离,无一人伤亡。刘建明对他们这种做法表示肯定,他说,这种关键时期能够做到让群众安全撤离体现出基层干部的素质,也体现了良好的干群关系。提前撤离是防止群众伤亡最有效的办法,高滩镇的做法体现了这条重要经验。当前,一定要站在受灾群众的角度,把政策用到顶点,妥善处理好灾害的善后工作。
7•18洪灾中,紫阳县联合乡是全市降雨量最大的地方。2000年紫阳7•13灾害,这里发生的大滑坡曾经夺去200余名群众的生命。村民刘宏恩告诉刘书记,村民们实在被山洪害苦了。刘建明沉重地说,人家都在奔小康,我们却还在为生存担忧。10年前,这里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现在群众10年的辛苦打拼再次损失殆尽,这些沉痛的教训说明,群众不能继续呆在原处,一定要搬迁出去,搬到安全的地方。要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在全县范围选择安全的地方,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在刚刚遭受7•18洪水袭击的毛坝镇老街,刘建明先后看望慰问了民兵应急分队、沿街受灾群众、毛坝镇派出所民警,在河堤查看了防汛设施。他对毛坝镇23名民兵应急分队队员说,7•18特大洪灾面前,大家一往无前,不怕牺牲,奋勇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赞许,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安康军分区感谢大家。之所以在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有如此的战斗力,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光荣传统和战斗精神带来的,我们的军队忠于人民,忠于党,靠得住、拿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当前,我市仍然处在主汛期,灾害还有可能继续,同志们的任务还很重,大家一定要以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给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不取得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决不收兵。
当天晚上,刘建明听取了紫阳县委、县政府防汛救灾工作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