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让青春在扶贫路上吐露芳华

    记团市委驻紫阳县小红光村第一书记 余小丽

    时间:2019-07-27 08:07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青春是一张白纸。我愿用扶贫的足迹,绘出最美的画卷!”这是余小丽写在驻村日志本上的一句话。

      翻开她的驻村日志本,里面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记录着驻村扶贫以来的点点滴滴……

      余小丽是共青团安康市委办公室主任,任紫阳县洞河镇小红光村第一书记。她是市派紫阳帮扶团28个单位、52名驻村扶贫干部中的一名女同志。巾帼不让须眉,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柔弱的女子,却也在脱贫攻坚战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挥洒青春、绽放活力、彰显斗志。

      我在洞河集镇外的汉江边的码头见到余小丽时,她正参加完洞河镇的脱贫摘帽誓师大会,匆匆往村上赶去。刚好我也要到小红光村去,便一同前往。
      余小丽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新建的村党群活动中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达标是贫困村脱贫出列的硬性标准,小红光村党群活动中心、活动广场、饮水工程和村农业园区道路四个项目必须要在上半年前竣工。因为汉江水质保护和541国道建设要求,村活动中心和活动广场选址在公路里侧的石山上,这里岩石硬度大、地基开挖量大,施工难度高。督促工程进度、做好施工环境保障、监管项目建设质量,是第一书记余小丽每天要操心的重要工作。
      节奏紧密,作风扎实,这是村支书寇德刚对团市委驻村工作队的评价。他指着工地旁边的村卫生室说:“我们创造了小红光速度。和我们村卫生室同时开标的有好几个村,现在我们已经投入使用好几个月了,有的村卫生室还没有竣工。”
      “‘小红光速度’给村上的基础设施带了巨大变化,如今,覆盖全村的饮水改造提升工程已经竣工,4.8公里的农业园区道路全线贯通,村党群活动中心拔地而起,活动广场宽敞亮堂,健身器材齐备。”村支书如数家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年,团市委为了村上的发展,积极衔接多个部门的支持,争取了160多万元的建设缺口资金,第一书记余小丽为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起早贪黑,实在是太辛苦了”。
      步行前往村聚福园茶叶加工厂的路上,遇到小红光村四组老党员罗绪才,老人家热情邀请我们去他家坐坐。老罗激动地和我说:“余书记让我们用上了放心电。”由于用电负荷重,二、三、四组106户350人用电难以保障。罗绪才说:“由于电压不够,近年来附近村民家家都是电饭锅煮不熟米饭,洗衣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成了摆设,用电高峰期就连电灯泡都不亮。 第一书记余小丽驻村后,积极争取电力部门支持,3个月内新安装了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重新改造了供电线路,我们终于用上了放心电,家里电器都派上了用场,太感谢余书记了。”
      541国道建设是市、县的重点建设项目,小红光村是必经之路。国道改扩建给四组、七组的村级道路造成损毁,严重影响了群众安全出行,引得不少群众抱怨。顾不得涂抹防晒霜,余小丽和镇村干部顶着六月的大太阳逐个路段核查受损情况,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随后,积极争取541国道岚紫路洞河镇标段工程指挥长李文斌的支持,损毁路段迅速得到修复,部分路段还加装了金属护栏。路通了,群众的气也顺了。

      只有产业兴旺,群众才能稳定脱贫、不返贫,这是扶贫工作队的共识。小红光村有800亩茶园、1000亩核桃园,但是如何科学管护、提高产值成为一个难题。团市委服务的对象多,可调动的社会资源也多。余小丽兼任市青年联合会秘书长,而市青联里不乏农林科技领域的“大咖”。她先后三次邀请市青联委员、市林业局、市农业局专家保长虎、王勇到村开展茶园、核桃园管护和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发放茶园、核桃园管护书籍1000册。同时,争取市青联副主席陈鸿昌的支持,购买了10吨茶树专用肥,免费发放给茶农。

      村上人才、资金的回流,是群众发展信心的体现,也是脱贫成效的体现。在团市委的帮扶带动下,在驻村第一书记的积极协调下,村上致富能人刘小平回乡投资新建了聚福园生态农业基地,培植香菇4000棒,木耳4000棒,种植羊肚菌、天麻,带动了本村12户贫困户就业收入。刘小平还同步创办了茶叶加工厂,2019年3月份正式投产运营,带动周边茶农增收。五组村民马文平回乡创办了万州汇服装加工厂、马家寨农业园区,种植魔芋,养殖山羊和土鸡,解决了60户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脱贫奔小康。
      阳光、严谨、敬业的余小丽还给村组干部带来了工作思路、工作方式的转变。村干部印象很深,她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打扫村两委的办公场所,冲洗地板,清除墙面积尘、擦洗办公桌椅。一周后,她又从市区里买了两个大烟灰缸摆在会议桌上。看到窗明几净的办公场所,想到一个女同志从百里之外带来六七斤重的烟灰缸,村两委干部脸上挂不住了。村支书寇德刚当即宣布三条工作纪律:一要讲究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乱扔烟头;二要穿戴整齐,工作期间不能穿拖鞋、短裤;三要语言文明、热情服务村民。长期在机关工作的余小丽又向工作队提出了三条建议,获得一致通过:一是按时上下班,二是村干部去向要向群众公示,三是每周一例会,报告各自手头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村支书寇德刚说,这几条都很管用,前三条给两委班子精神面貌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后三条强化了工作纪律,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问她,驻村扶贫,对家庭有什么影响吗?
      她摇摇头,平静地说:“没有。”
      寇德刚事后对我说,驻村后,她女儿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她父亲重病在西安手术,她还在村上工作,一天也没有耽误,术后胸腔感染,长期住院治疗,她没有时间前往照顾.....
      寇德刚翻开他的笔记本,向我展示余小丽刚进村时的一次发言记录:“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一名共青团的干部,我要给全市的青年干部作出表率,用心帮扶,贴心服务,用实际行动为村民做好事、解难事,和全市的青年干部一道,让青春的火焰在扶贫战场上释放出夺目的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