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干群同唱“抗灾自救进行曲”

    作者:刘呈华 刘宗广 时间:2010-08-03 09:43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旬阳县广大党员干部在暴雨洪魔面前英勇无畏,在恢复重建主战场,不屈不挠,干群同唱“抗灾自救进行曲”,全力以赴打响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


    详查,灾情损失无一遗漏

           7月26日中午,“桑拿”天气闷热无比,笔者在赵湾镇王庄村看到经济发展办干部吴金平冒着高温,头戴草帽,脚登草鞋,手拿相机,在水泥路、烤烟地块来回穿梭,时而拿出相机不停的拍照,时而房前屋后自习的查看,时而停下来拿出纸笔仔细的登记,时而进驻农户细心安慰……,被毁坏的通村水泥路,危房户、垮房户以及群众的农作物,在他的灾情调查表上体现的清清楚楚。他告诉笔者:“为搞好抗灾自救,赵湾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生活安置、核查排险、基础设施抢修、信访维稳、信息宣传五个工作组,分别由五名副科级领导挂帅,分工负责落实,王庄村是自己所包的村,也是全县的烟草大村,这次暴雨冰雹天气受灾最重,村级道路多处塌方,烤烟有500亩绝收,如果不及时深入村组农户,把受灾情况摸清楚,把水毁道路方量算出,就没办法分配救灾物资,调集工程机械抢修道路。”
           像吴金平一样冒着高温深入受灾村组农户调查摸底,查灾救灾的党员干部全县就有1000多名。为把灾情全面摸清,努力做到无一遗漏,该县及时召开了救灾防汛工作紧急会议,要求全县所有县级领导带领联乡包村的各级职能部门,尽快深入所联系乡镇查灾救灾,指导重建;走进所联系的村调查摸底,核实灾情;进驻帮扶农户(党员),走访慰问,结对共建。所有领导率先垂范,第一时间深入乡镇,围绕“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损毁情况;倒房户、危房户及其财产损失情况;工商业商品、货物、资产的损失情况;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新的灾害隐患点”等四个方面开展调查摸底,按照灾害类别分类统计,不漏报、不虚报,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争取项目支持,调配救灾物资,组织抗灾自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共有318个村(居)、10.5万户,3570000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

    自救,干群齐动恢复家园

           7月28日,在构羊路恢复现场,挖掘机、装载机、空压机轰隆作响,农用车、架子车,连同当地群众自发研制的“推土车”来回穿梭,6个工段400多名干群在21公里战线上沿路摆开,推土、砌石、挖基,干劲十足,这是该县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尽快恢复村级交通的一个生动场景。
           像这样轰轰烈烈重建家园的场面,在灾后的旬阳县随处可见。该县采取“县级领导联乡镇包重点,科级领导联村包片区,职能部门联点包险情,村干部联组包线,组干部联户包段,以村为主、全线出击、先易后难,先通后畅”的办法尽快恢复水毁基础设施。落实了县、镇、村、组四级责任,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干群齐动,恢复重建如火如荼。县财政局、民政局紧急拨付救灾专款100万元,调拨救灾帐篷100顶,棉被1700床,粮、油50万斤,食品20万元,彩条布2500米,用于28个乡镇紧急转移灾民的临时住房和生活困难补助以及倒房户恢复重建。交通局按照“先通后畅”的总体思路,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路的机制,集中人力、机械全力抢险,确保316国道旬白路、安旬路,102省道镇旬路和11条通乡路畅通。农业局组织100余名农技人员分赴受灾区实施农田恢复,指导农户采取“以菜补粮”、大棚菜扶正补苗、畜牧防疫,及时补栏等措施,切实增加收入。电信分公司成立了3支抢险分队,分别在受灾严重的城区老城至上渡口、康花园、祝尔康大道抢修电信设备及线路,目前, 96%以上的用户正常使用了固话和宽带网络。公安、水利、电力、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分工,都深入一线抢险救灾,指导抗灾自救,形成强大的重建家园活力。
           为顺利推进恢复重建工作,县委专门成立了防汛救灾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全县党政机关取消双休日和停止公休假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严明防汛救灾工作纪律的通知》,明确规定,在生产救灾期间,解除公休日,全体干部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请假,凡有事外出,必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请假手续,并建立巡查、督促、通报机制,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关怀,灾民感受党的温暖

           “我和你非亲非故,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送来了这么多的东西,党员联帮让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甘溪镇桂花村灾民张兆业拉着信用社主任刘楚平的手热泪盈眶。这是该县围绕抗灾自救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的一个鲜活镜头。
           该县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对7.18受灾党员进行慰问的通知》,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建立了受灾党员群众档案,按照“三联共建”的要求,实行受灾群众(党员)由机关单位党员干部按照“一对一”要求进行结对帮扶,采取“输血”和“造血”并重的方式进行扶助,深入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资金、送项目、送医保、送精神”等“七送”活动,建立了结对帮扶长效机制,一定三年不变,做到灾民(党员)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医疗救治、有致富项目、不脱贫、帮扶不脱钩,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组织亲情般的关怀,挺起脊梁,重建家园。 同时,从县还从管党费中首批划拨5.6万元用于灾后救助慰问受灾党员工作,并对21个灾毁村级活动场所和8台(套)因灾受损远程教育设备修复给予适当补助,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修建新“家”。 “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目前房子垮了,住在帐篷里,有政府给我们的粮油,有领导对我们的关爱,我们临时的生活没有问题……”住在城关镇刘店铺村曾家梁灾民集中安置点的刘大爷这样说到。目前,全县收到各界人士捐款53.7万元,共有1850名党员干部与 2461名灾民开展结对帮扶,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3300条,走访慰问2500人次,送去帮扶金18.7万元,解决实际问题1225件,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仵思桐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