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洪水过后的旅游村
7月17日到18日,连续48小时暴雨,使汉滨区县河乡的毛坝田园风景区山洪泥石流暴发,河水猛涨。
凶猛的洪水夹杂着沙石冲向各处休闲观光、民俗风情体验、亲水娱乐设施,留下损毁的桥梁、倒塌的树木、残墙和房屋里1米高的泥沙。
十年心血毁于一旦
打小生活在这里的村民都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据水文部门记录,19日凌晨2时,黄洋河流量达到1540立方米每秒,属历史最高。距安康城区仅10公里的毛坝田园风景区,位于黄洋河与县河交汇处,四周山丘环抱,是黄洋河欲摆脱群山羁绊在此冲击而成,旅游设施大多建在面积约有600余亩的环形盆地。
如此特殊的地形,一方面带来了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景色,非常适于休闲旅游及度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洪水暴涨暴落。这次暴雨由于此处高差较大,引发的山洪一股脑地涌来,再加上黄洋河与县河的暴涨,使这里形成了一片汪洋。
“从2000年我们开始建设旅游景区,10年来陆陆续续投入了1000多万元,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变成了旅游度假目的地,刚刚见到效益,却……”,汉滨区县河乡乡长王宏说,“10年心血毁于一旦,又要从新开始。”
毛坝田园内最有特色的20余座徽式仿古建筑,在此次洪水中更是倒塌损毁严重。“洪水还是齐腰深的时候,我和家人就回到家里,光房子里的泥沙就清理了七八天。”汉滨区县河乡县河村村民王文娴说。
重建任务紧张繁重
周在喜,一位计划在毛坝田园风景区投资300多万元修建农家乐的老板,本计划有40多间客房的农家乐年底就可以开业迎客了,可洪水将已建好的一层中的5间客房冲塌,损失了20多万元。为了尽快挽回损失,他早早地开始每天雇佣七八个小工清理施工现场。“没关系,只要安排得当,工期不会耽误。”
相比之下,这次洪灾对于58岁的孟国全打击更为沉重,全家唯一的一间平房被冲毁,如今住在民政部门搭起的帐篷里。“这几天吃的就是政府给我们的方便面、矿泉水,米、面也还有些,等过一阵子再将自家的地清理一下。这日子还得过呀。”孟国全说。在外打工的王富有,听说家乡遭遇洪灾也匆忙赶回来,虽说家里的房子彻底毁了,所幸没有什么人员伤亡。在看完自家的房屋和田地后,他又踏上了打工之路。
这些天,王宏乡长除过进一步核查灾情,还配合公路部门整修通乡路、组织受灾群众生产自救。“现在真是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用”,不过王宏也承认,即使资金全部到位,恢复到灾前水平还得两三年。“如今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最重要的是坚定大家重建家园的信心。”
看来,对于毛坝田园这个曾经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被命名为 “文明村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村庄,真正的重建才刚刚开始。
2.向家坪村:生活在继续
7月24日凌晨2时多,李庭翠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屋外雨声大作,“村主任在电话里大喊,上游要来洪水了,赶紧撤离。”
李庭翠,36岁,镇巴县青水乡向家坪村人,7•24洪水使她家片瓦无存。她说要不是村干部及时报警,损失还不知有多大呢。
“没见过那么大的水”
根据青水乡政府的灾情报告,24日凌晨2时30分,青水乡突降暴雨,持续到5时40分转为特大暴雨,一直到7时10分雨水才逐渐减弱,仅4个小时降雨达140毫米,是青水乡近百年来最罕见的一次强降雨。截至6时58分,全乡道路、供电、供水、通信全部中断,河水猛涨,集镇街道水深0.8米。
李庭翠说当时“雨大得吓人,打得人睁不开眼睛”,“5点多钟的时候大水就来了,我们当时挤在码头上抢救货物。”
李庭翠家在向家坪村开了间商店,平时生意不错,但这次洪水让她损失6万多元。
水越涨越高,原来的河道顷刻间就被涌满,夹杂着石块和树干的洪水逼近紧挨河道的一排房子,其中就有李庭翠开的商店。
向家坪村有常住人口700多人,当李庭翠和村民转移到高处后,“轰隆”一声闷响,紧挨河道的那排房子被洪水轻易摧毁,只剩下一面墙壁存留。
“房子倒了我们都看得到,老人和娃娃都看着这个房子倒了”,李庭翠说,“老年人都说没见过那么大的水。”
救灾物资及时运抵
7月30日,洪水渐退,向家坪村的河道再次露出大片河床,如果不是触目惊心的残垣断壁,很难想象这条浅河曾发生过大洪水。
向家坪村属于青水乡的中等村,村里几乎每一户都有一个出去打工的。据介绍,村里每年外出务工的有100多人,务工纯收入人均1万元。
村民的农作物以土豆、玉米为主,“基本上都是喂了牲畜的”,还有就是每家养猪卖猪的收入。一位村民说,向家坪村还出产核桃和板栗,但今年初的倒春寒使核桃歉收,收入也降低了。
向家坪村约有1500多亩耕地,洪水造成250多亩绝收、500多亩成灾。
向家坪村距离乡政府12公里,有通村公路相连,但洪水一来,公路损毁严重。
7月26日,第一批救灾物资运抵向家坪村,在武警战士的帮助下,李庭翠在通村公路旁边搭起了帐篷。帐篷后面的旧房子没有被洪水冲倒,“当时水漫公路,这个房子也进了水。”
7月30日上午,李庭翠在帐篷前洗豆角和土豆,为午饭做准备。她已经领到了米、油、水等救灾物资,村干部说按照标准每天还有10块钱的补助。“菜是亲戚送的。”
虽然遭了灾,但村民们说日子还得过下去,李庭翠有2个孩子,大儿子14岁,今年考上了城固中学,小儿子8岁。
她问一名乡干部:“不知道受了灾,学校会不会给减免些学费?”
3.生命历险的18个小时
7月27日,紫阳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曹修兰回忆起18日那天的泥石流,竟是泪流满面。
曹修兰是该县蒿坪镇东关村村民,在7•18特大暴雨洪水灾害中,她被泥石流掩埋,经当地干部群众18小时的昼夜抢救,奇迹般获救生还。
下午3时10分:房子被埋,生命在呼唤
曹修兰回忆,7月18日那天,大概是下午3时10分,雨下得大,“娃他爸听见房后轰隆隆响,预感山洪来了,就跟我一起往外跑。刚跑两步,砖块就劈头盖脸砸了下来,我跟娃他爸被压在下面”,曹修兰说,“往外跑时,丈夫让我跑在前面,他自己跟在后面,就是这一让,丈夫……”此时,曹修兰说话哽咽,泣不成声。
在曹修兰家,衣柜和缝纫机之间,有一个很小的空间,约有两尺宽、三尺长。曹修兰跑到那里时,被突如其来的砖块砸倒了,左腿被衣柜和垮塌的墙体重重地压着,右腿和双臂也被什么东西牵制,动弹不得。
此时,曹修兰一家6口赖以生存的房子,已被汹涌的泥石流摧毁、掩盖,压得严严实实,周遭一下变得漆黑一团,而曹修兰并不知情,只是在黑暗中拼命地哭喊丈夫,呼唤儿子,却没有一丁点儿回应。
凌晨1时:几米深的泥石下有了生命迹象
灾后,曹修兰的大儿子急速跑到村里喊人。此时,在村里进行电力施工的50多人急忙赶来了,东关村的村民急忙赶来了,镇村干部和派出所干警也急忙赶来了。
眼前,4间土房已被夷为平地,被泥石流掩埋。大雨中,屋后60米长的土方,随时有垮塌的可能。现场救援人员迅速出动,找来晒粮用的彩条布,将这一区域盖住,以免发生二次险情。大家一边呼喊废墟中夫妻二人的名字,一边加紧徒手或利用手头现有的木棍、瓦片等物,迅速刨挖、搬运土渣。
雨时大时小,下个不停,100多位救援人员一刻也没有放松,处于高度紧张的救援中。19日凌晨1时,手电用得没电了,大家找来从废墟中挖出的木头,燃起一堆篝火,在微弱的光亮下继续挖掘。随着泥石流一点一点地被移开,在离曹修兰还有3米的地方,救援人员觉察到了生命迹象,找到了曹修兰被掩埋的具体方位。此时,电力职工、村民、乡镇干部和派出所干警组成的联合救援队已连续工作了10多个小时,厚厚的泥石还压在曹修兰的上方,救援的难度、强度很大。
上午9时:曹修兰从泥坑洞里被抱了出来
救人,救人,生命高于一切!这是现场救援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心愿。救援人员当机立断,决定沿着水平方向向废墟中掏洞。10厘米,20厘米,2米……
洞越掏越深,垮塌的危险也越来越大。大家分头找来一些木板、檩条,现场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隧道”,用来支撑泥洞,保证安全救援。
洞内的“隧道”在迅速延伸。很快,曹修兰的头部露了出来,渐渐的,胸部露了出来,双臂和右腿也露出来了,可令救援人员着急的是,曹修兰的左腿还被垮塌的房体重重地压着。此时,曹修兰已在这狭小的空间里闷了十几个小时,焦躁不安,不住地呻吟。
面对生命的微弱呼唤,救援人员分工协作,轮流下洞,手工抠运,不时有人爬进洞里安慰曹修兰,抢分夺秒实施洞内挖掘。后来,蒿坪镇镇长蒋学军带着医生从另一个抢险地点赶来,医生爬进洞里给曹修兰打上了吊瓶,曹修兰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了下来。
19日清晨6时,大家想尽了办法,利用仅有的工具,还是没法从废墟下掏出曹修兰的左腿。为了不让曹修兰二次受伤,大家用布包裹着曹修兰的腿,试图往外拽,可还是没有进展。
最后,救援人员还是采用最原始的办法,一点一点用手抠挖,将一块块泥石从洞内接力转运到洞外。上午9时多,时间已过18个小时,曹修兰被大家从洞里抱了出来,送到县医院抢救。
截至记者发稿前,据紫阳县人民医院介绍,经医院全力抢救,曹修兰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康复治疗中。
4.岚皋灾后见闻
灾后半月之际,记者再次寻访灾区,看到的是灾区人民忙碌的身影。
学童忙“晒书”
骄阳下的重灾区铁炉乡柳林村,虽然房屋被埋,良田被毁,但整个村落显得十分平静。村民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清理废墟、疏通便道、修复水管,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在柳树沟一个院子里,几名学童正忙碌着晾晒被洪水淹湿的课本、作业本等学习用品。10岁的卿小蝶一边摆弄着她的书本,一边跟记者搭话。小蝶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赶紧把书本晾干,这样就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了。
菜农忙“抢种”
暴雨山洪对花里镇龙安村的蔬菜产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昔日绿油油的菜园仅剩下枯枝败叶。听说政府调来了晚季节菜种,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赶往村活动室,生怕落掉了自己的那一份。
在现场,400余包萝卜、白菜、黄瓜等秋、冬季蔬菜种子,短短3个小时就被销售一空,大出所料。菜农都瞅准了9•27世界旅游日南宫山庆典活动这个赚钱的好机会,有的甚至办起了农家宾馆、开起了农家乐,试图把损失捞回来。
司机忙“补胎”
这几天,石门镇的汽修生意格外火爆,补胎、打气、加水……络绎不绝。灾后的道路,经过紧急抢修,坑洼不平的路面和裸露的锋利石边,经常把来往车辆的轮胎划破。
一辆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在民横路中段“捣蛋”了。胎瘪了,前无村、后无店,换备用胎又缺少工具。情急之下,司机只得给镇政府打电话求援。一会儿,李师傅就赶到了现场。李师傅说:“我可不是图这几个小钱,他们运送的是救灾物资,马虎不得,就是白跑,我也乐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