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当第83个建军节到来的时候,从省城西安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在陕西宾馆隆重举行纪念“八一”建军节暨双拥模范城(县区)命名表彰大会。我市首次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旬阳、汉阴、白河三县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荣誉的背后是汗水和艰辛,亲吻沉甸甸地证书和奖牌,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双拥”这个滚烫的词语成为这个8月我们最深刻记忆,让我们在一种无形的力量里再次高歌军民鱼水情。
加强领导,高起点抓创建
“在高起点上确定双拥工作思路,在高层次上谋求双拥事业发展,在高标准上狠抓政策法规落实,使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的力度不断加大,步伐逐渐加快。”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向全市人民吹响集结号,举全员之力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这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决策,而且也是一次特殊的“战役”。
安康市在双拥工作中坚持做到“五个纳入”。即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队工作的重要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县区、各部门目标考核责任制管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及时调整充实了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目前,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业单位双拥工作机构达到30个,结成军民共建对子40多个,军民共建示范点 150 个。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抽调骨干力量具体抓,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工作制度。以市委办、市政府办文件印发了《安康市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实施细则》,召开了全市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动员大会,并制定了双拥工作例会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工作目标分解制度、检查评比表彰制度、军警民共建制度和创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等六项制度。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安部队强化只争朝夕的时效意识,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以拼抢的姿态和务实的作风,确保如期完成创建任务。
广泛教育,高密度抓宣传
以掌握国防理论和参加军事活动为重点,推进国防教育进班子;以学习国防知识和增强国防观念为重点,推进国防教育进机关;以中国革命史教育和组织军事训练为重点,推进国防教育进校园;以普及国防常识和开展双拥活动为重点,推进国防教育进社区;以国防政策宣传和促进征兵工作为重点,推进国防教育进村组。为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全市积极深入地推进国防教育“五进入”活动,旨在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
为了让双拥工作深入人心,确定了20多所青少年军训示范院校,坚持每年对近2万名大中专和高中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在全市90%以上的乡镇建立了青年民兵之家,挂牌成立了1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对10个县区的烈士陵园进行了整修改扩建,这些都为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把双拥宣传工作做好、做实,全市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双拥宣传活动,使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家喻户晓。利用阵地进行“熏陶”。各县区及驻安部队坚持把双拥宣传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市上下着力营造了关注双拥、支持双拥、参与双拥的良好氛围利用媒体进行“造势”。先后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双拥工作专栏,大力宣传当代军人风采,宣传党政军民团结一心建设新安康的精神风貌。利用活动进行“烘托”。为大力弘扬双拥精神,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在全市精心举办了“爱我中华、强我国防”双拥杯知识大奖赛;组织筹备了“军民鱼水情”双拥文艺晚会;拍摄制作了《潮涌金州》双拥专题片;编印了《创建双拥模范城宣传手册》;组织开展了双拥创建成果图片展和双拥共建图片展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部队官兵支持和服务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以人为本,高标准抓落实
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制定优抚工作规划,及时研究解决优抚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并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各项优抚政策落到实处。着力提高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建立优抚对象抚恤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了部分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去年在乡老复员军人定补达每月 350元, 3 年累计支付优抚资金近 2 亿元。全市所有旅游景区免费对现役军人开放,残疾军人凭残疾证免费乘坐公交车,使优抚对象充分享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尊重。
积极做好军转干部及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在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复退军人安置作为一项玫治任务来抓,近三年来在行政事业单位安置军转干部33名;实行计划安置、助学安置、扶持就业、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安置转业士官和符合条件的义务兵850人。
全面落实军休干部待遇。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接收安置了第五批和2009年军休干部,协调办理医疗保险,足额发放了生活费用。加大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实现全部安置,仅去年就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5名,发放住房补贴 170 万元。
扎实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针对部分优抚对象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优抚对象存在的住房难、生活难、就医难问题,从2004年起,把解决“三难”问题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实施了百千万户优抚工程,投入建房补助600万元,为1200户困难复员军人建房4900余间、9.5万平方米;安排生产发展资金170万元,支持1700户优抚对象发展农村主导产业;把15万余名农村优抚对象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其参保金全部由民政部门缴纳,每年对1000名大病住院对象在享受城镇医疗保险或农村合疗报销的基础上,每人再予报销3000元,累计发放医疗救助2000余万元,得到了社会和广大优抚对象的好评。
军民团结,高层次抓共建
自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以来,全市军地双方主动适应双拥工作新形势,拓宽新领域,丰富新内容,培育新亮点,推进全市双拥创建工作蓬勃发展。
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为驻安部队办实事,作为参与支持双拥工作的重要形式,不断提高拥军工作水平。一是深入开展军民共建进社区活动。从社区到单位、城镇到乡村整体推进,在全市工厂、学校、党政机关、医院、非公经济组织和社区建起100多个军民共建点,成为全市“双创”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大军地互办实事力度。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心系国防、情注官兵,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为驻安部队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为加强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供了坚强后盾。不断加大国防基础投入,去年以来,累计投入国防基础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大力支持部队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各部门、各单位主动发挥优势,为部队项目的实施提供优惠和优质服务。近年来,为驻军部队援建军营图书馆10个、配送图书3 万余册,为基层连队添置一批电脑、桌椅等。重点做好驻军“米袋子”、“菜篮子”系统工程,优先保障部队粮油水电煤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三是扎实抓好科技拥军活动。继续深化科技拥军和智力拥军活动,主动帮助部队解决教育训练、战备执勤、科研试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驻安部队和广大官兵树立“驻地是故乡,人民是父母”的思想,以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从加快安康突破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为全市经济发展、抗洪抢险、扶贫济困及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军分区带头弘扬双拥传统在全区部队扎实开展“小流域治理”、“一部一校”帮扶助学、“一部一乡镇平安创建”活动,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亲民爱民的新篇章。近年来,组织捐赠和协调资金350多万元,促使帮扶的11所学校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8 所学校跨入市县区教学先进单位行列,多所学校被市县评选为“教学先进单位”。
市武警支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和‘武警春蕾行动”,义务植树 7500 余株,建设石泉、镇坪两所武警春蕾希望小学,基层 13 个单位与驻地 19 个单位建立共建共育关系。尤其是他们针对我市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坚持每年制定防汛抢险预案,并积极投身抗洪抢险之中。
全市消防官兵自觉服从地方领导,支持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灾区送水 400 多吨,紧急转移群众 2000 多名;汉滨、旬阳、汉阴、石泉 4 个中队消防官兵义务照顾孤寡老人,为居民取钥匙 100 多次,摘除马蜂窝 180 多起。
双拥创建是进一步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军地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实际举潜。如今,百万军民奏响双拥之歌,“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民关系正具体到我们的身边,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渗透到我们的灵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