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圆梦教育基金会以来,石泉县教体局切实从抓好助学政策宣传、经费管理、资助评审、过程监督、教育引导五个环节入手,着力构建贫困学生资助长效机制,确保每一分助学金都合理有效用在贫困学生身上,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一致好评。
抓政策宣传,确保助学工作家喻户晓。该局每年提前组织培训,全面吃透掌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关政策。向学生和家长免费印发石泉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提纲,制作大型贷款流程宣传牌,派专人到石泉中学向高三学生进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宣讲和圆梦助学报告会,通过县电视台和教育网发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信息,帮助广大学生和家了解国家助学政策,不断扩大助学工作宣传面。通过举办大型公益募捐活动等方式,不断壮大圆梦教育基金会助学实力,募集更多资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抓经费管理,确保助学资金专款专用。该局设立了圆梦教育教育基金专户,出台了《特困学生资助办法》、《助学资金管理办法》、《资助工作流程》等科学规范的运作体系,保证了助学资金封闭管理、专款专用、安全运行。为配合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有效实施,教体局及时制定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工作职责》、《家庭贫困学生认定办法》等配套文件,严格执行贷款资格的评审办法,按规定程序组织学生申请、评议、审核、签订合同、审批和贷款发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助学工作管理体系。助学资金设立专户,实行分层规范管理后,提高了助学经费的使用效率,保证了助学资金的专款专用和统筹兼顾。
抓资助评审,确保助学工作公开公正。一是深入调查,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依据《贫困学生认定办法》,建立了县、学校、年级三级认定组织,对全县经济困难家庭大学生坚持应贷尽贷的原则,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圆梦教育基金会本着“支持最困难学生圆大学梦”的原则,按照“学生申请、村镇初审、入户调查、综合评审、发放助学金、回访监督”的“六步走”方式,多次派出调查小组冒酷暑、顶烈日,跋山涉水深入贫困学生家庭真实了解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将积极争取爱心资金予以救助,确保贫困大学新生顺利进入大学。二是严格程序,认真评审资助对象。该局成立了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评审委员会,由局领导班子、相关股室负责人以及入户调查组成员参加,严格统一对入户调查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审,然后根据贫困程度分类建档,确定资助对象和助学金额,为资助提供更加翔实的信息资料和资助方案。
抓资助监督,确保助学工作健康发展。该局不断健全完善全县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操作规程,严格工作程序,已初步建立健全了贫困学生入户摸底调查、县圆梦教育基金会常务理事会审、资助预告公示和资助回访制度等一系列严格的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运作程序,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了整个资助工作始终在规范公正的轨道上健康运行。为使有限的助学资金发挥应有效益,该局从群众监督、财务监督、审计监督三个方面,认真抓好贫困学生助学监督工作。群众监督做到“三公开”,即公开奖助学金项目、公开评选条件、公开评选结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举报。教体局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助学资金的管理,纳入机关政务、财务公开项目,接受相关部门审计和监察。
抓教育引导,引导受助学生自强自立。一是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及心理咨询工作。三年来,该局共接待学生、家长来访和政策咨询3500余人次。同时还组织受助大学生成立了 “圆梦志愿者集结营”自助团体,指导他们开展各类自助活动,为他们提供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克服困难以及心理自卑焦虑等问题。二是建立受助大学生回访制,强化诚信感恩教育,树立自强先进典型。该局要求受助学生要加强与爱心资助者之间的联系,经常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表达感恩之心,同时还利用寒暑假组织受助大学生开展“爱石泉,讲文明,除陋习”、“大手拉小手结对关爱留守儿童”、“举办七夕灯节为留守儿童募捐”等系列公益活动,既为受助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实践锻炼、交流学习的平台,又增强了受助大学生回报社会、感恩家乡的责任意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