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阳县双桥镇六河村抢抓中高山气候条件优势,扭住厚朴产业发展不放松,累计种植厚朴1.7万亩,人均拥有厚朴地近10亩,一跃成为我省名副其实的药材产业大村。厚朴产业的加快发展,不仅让六河村绿了起来、美了起来,也让世代受穷的六河人富了起来。
已发展厚朴500多亩的村民付代芳是村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女强人。早在1990年,村上把信贷的5万元从宁强引进厚朴苗18万株,付代芳一人就栽苗1万余株,从这批苗子中挖到了第一桶金,也从此与厚朴结下了不解之缘,厚朴产业成本小、效益大,首批种植的300多亩厚朴让付代芳尝到甜头后,恰逢土地流转政策,她又将村上200多亩林地流转过来,按县林业部门的统一规划全部种上了厚朴。如今,500多亩厚朴林已相继成林投产,年收入超过10万元。眼下正值收获旺季,外地药材商蜂拥而至,坐地收购,同村的种植大户陈逸群乐呵呵的说:“我栽种了300来亩厚朴,有一万多株,现已碗口粗细,除肥料等花费,今年能有5万元的净收入。”
像付代芳和陈逸群一样种植厚朴达100亩以上的大户六合村就有80多户,500亩以上的有5户,现已形成全村435户户户种厚朴的格局,厚朴总面积达1.7万亩,户均近40亩,人均近10亩,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厚朴第一村。
地处秦巴腹地的六合村平均海拔900米,现有国土面积60.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0多亩,荒山荒地近3万亩,适宜的海拔和气候为厚朴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温室。1999年六河由乡改为村合并到双桥镇后,在镇党委的带领下,两委班子把加快六河发展做为第一要务,把厚朴作为六合村突破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并向基地规模化做大做强。首批从外引进的厚朴成活率达99%加上已成功的厚朴大户,激发了全村思变求富的愿望,村上先后多方筹资调回厚朴种组织村里育苗大户自育自栽1000多万株,特别是从2003年大楠河林场合股造林3000亩,2004年以来连续5年村民投工投劳,县林业局无偿提供种苗共发展厚朴林1.2万亩,全村包括自育自栽和县林业局无偿扶持共栽厚朴种苗,厚朴基地迅速扩大,10年来全村共争取各类投资600多万元栽植厚朴2500多万株。为推进厚朴产业的稳步发展,村上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和能人大户率先带头示范,在集中连片的地方建立标准示范园2000多亩,发展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85户。在规划上,由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统一挖坑、统一栽植技术标准,每年对一条沟、一架梁进行整体连片栽植,同时对包而不治的宜林地,村上按有关政策将林地流转给有能力的大户种厚朴 ,让流转土地户入股分红,各得其所。同时该村坚持走十年不间断兴厚朴富民之路为厚朴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虽然村干部换了好几届,但是发展厚朴却从不间断,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曾深入该村调研后,将六河种植厚朴的经验向全县十多个中高山乡镇推广,发展厚朴产业上升为全县中高山发展主导产业的战略之一,县林业局抓住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机遇,在全县中高山发展厚朴等药材7.5万亩。六河真正成为林兴人富农民增收的典型,厚朴产业成为紫阳农民增收新亮点!
如今六河村的黑水河、西洋坪全部是厚朴林,党参湾成了厚朴湾,十余架山梁全部种植的是厚朴!据村主任介绍,下一步该村预计再用3年时间每年发展3000亩,总共达到厚朴30000亩,预计10年后该村厚朴产业收入可达2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过万元,厚朴大户付代芳正在动工修厚朴加工厂,目前近500平方米的厂房已动工修建,为解决市场为题,县政府正着手联系有关制药公司到双桥投资办厂,进一步做大做强厚朴产业!
【注: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1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1oba Rehd.et wils)的干皮、根皮、枝皮,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厚朴酚、和厚朴酚,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之功效。主治湿滞伤中、腔腹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厚朴为喜光的落叶乔木,适生于阴湿凉润的山麓和沟谷,喜肥厚的酸性壤和黄棕壤,是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备的树种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