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大道山外山,敢筑坦途上青天。自古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而,在秦巴山区,通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和一往直前的执著追求,逃出了“如来佛的手掌心”,幻化出了另一片天地。目前,平利县已有5条好的出口路,即安平二级公路连安康和湖北,平旬公路通旬阳与安康,平镇公路接镇坪,岚镇公路通达岚皋和镇坪,每条公路都有2个出口,使平利真正成为交通循环中心,通达四方的交通干线全部建成。尤其是三条主要公路的顺利建成,甩掉了三座制约平利经济发展的大山,即修通安平二级公路甩掉了女娲山,修通了平镇路甩掉了茅垭子,修通了平岚路甩掉了冯家梁大山,从而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全县各个乡镇、村落的便利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真正形成。与此同时,还积极参与城市配套建设,先后建成东、西、南以及步行景观桥四座大桥,拉动了城市框架,彻底改变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滞后面貌。道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功能齐全、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在山路之间穿行,那来回的曲线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在山涧中、溪流边、山腰上,与秀丽壮美的河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万里江山图。
山川俊秀,绿水悠悠。伴随着“女娲故里、绿色平利、休闲家园”旅游品牌的打响,西安—安康—小三峡,西安—安康—神龙架等跨省旅游线路的相继开通,带动了生态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公路作为经济纽带和信息沟通的桥梁,打破了以往的沉静,迎来了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新的春天。
“公路的基础在建设,关键在养护,目的是畅通”。为了适应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为经营绿色平利,建设绿色平利,构筑和谐平利,优化外部环境,拓宽经济渠道保驾护航,交通局在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同时,转变观念,改变重建轻养的思想,下大力气,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努力探索地方公路养护的新路子。经过各方努力和协调于2003年成立了三个养护中心,跨出了养护体制改革的一大步。经过近两年的运行,效果十分显著。
巍巍青山出长龙,大道遍开文明花。近几年来,平利县公路站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已建成市级文明道班13个,县级文明道班9个,授予“十佳道班”4个,“十佳班长”4名,“十佳道工”11名,省级青年“文明号”道班1个。已建成省市文明路3条110.2公里。精神文明之花姹紫嫣红,百花争艳,遍地开放。同时始终坚持不懈地紧抓管养工作不放松。2005年上半年地方公路养管工作经过各级领导的关心和一线职工的努力提高了路况质量和通行能力,确保了安全、畅通,取得了可喜成绩。①加强了公路养护。截至目前全线共完成养护备料12127立方,占全年计划的94% (其中补坑槽料3638立方,标准料8489立方),填补坑槽141219立方,清理边沟209.9公里,疏通涵洞98道,清除小型塌方1091立方,整理路容路貌共除草349.24千平方米,设置路基缺口示警桩148处356根,养护质量自检优良路142公里,占计划年均好路里程89%。通过这些工作,提高了路况指标,确保了公路的安全、畅通。②强化路政管理力度。首先是组建了专职路政队伍,领导分工负责,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和职责和任务;其次是加强路政宣传和专项整治工作。坚持以《公路法》、《陕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规为主要宣传内容,进行宣传,重点对锦徐路、平旬路、大广路进行清理整顿;同时严肃查处路政案件,严把审批关。半年来共查处案件11件,签订协议11起,收回占用、赔偿费共13130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增强了养管人员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力量,为养护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养护市场培育和完善注入了活力与营养。
“看,山的那边有我们的养护中心”,“我是大山里的孩子,既然安排我们来干公路养护、管理这份工作,我们就要把路养好,确保畅通,这样才对的起乡亲们的希望和大家的关注”我常常会听到养管人员这样自豪的说。是啊! 我也常常会被这样质朴的话语所感动。尽管他们成天冒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艰苦的环境中沿着泥泞的足迹创造出了令人钦佩的成绩,甚至丰功伟绩。这就是公路人特有的品质,质朴的可爱,平凡的伟大。有了这样的队伍何愁养不好路,管不好路? 有了这样的队伍我们的事业就有了希望和光明。
今年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计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将投入资金200亿元,并且加大了对山区公路建设的投入和扶持力度,这无疑是山区人民的一大喜事。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将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把发展绿色生态交通作为今后交通建设的重点来抓,把公路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发展、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加快公路绿化美化,努力建设优美、通行畅达的绿色大通道。强化养管,确保公路的“畅、洁、安、绿、美”。不断优化交通环境,为建设陕西经济强县目标而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