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7点多,紫阳县城居民李大妈像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西关农贸市场。说起菜价,她禁不住抱怨说。“菜价比往年高了不少,特别是叶子菜,以前还不到一块,今年涨上了三块,最高时涨到了四块,如今在菜市场很少有三块钱以下蔬菜了。” 一酒店长期负责采购蔬菜的工作人员,拿出一叠厚厚的近几年的进货单子对比,今年的菜价的确比往年高出了一倍以上。
针对县城居民“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紫阳县政协深入到村组农户、集贸市场、宾馆酒店、市民家中做了专题调研,问诊把脉全县蔬菜市场。县政协经科委主任邬胜鸿是调研组成员之一,他分析说:“县城5万居民每天消费蔬菜25吨,而本地蔬菜占有率只有4%。菜价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是本地菜产量偏低,主要靠外地供应蔬菜, 加上运费和菜贩子的层层加价,价格自然就高。”
“菜园子”的数量,是稳定菜价的前提。该县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蔬菜、大棚蔬菜和无公害蔬菜,促进农民增收。按照政府扶持、群众主导、区域集中、板块布局、科学规划、规模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优先扶持能人大户,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市场供应,稳定蔬菜市场价格,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
该县在土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汉王、双安、蒿坪、城关、向阳、洞河等乡镇发展大棚蔬菜2000亩,县政府将筹措资金1000万元,对蔬菜基地建设村的大棚蔬菜种植户予以扶持,每亩补助资金5000元。坚持“科技兴菜”战略,县农技站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引进示范工作,全面推广无公害生产、配方施肥、生物及物理防治病虫害等实用技术,提高蔬菜生产科技水平,确保菜品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