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在全县村级党组织中启动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通过1年的努力,148个村实现晋档升级。但温饱村、贫困村(三四类村)达180个,占总村数的90%,54个村(后进村)因各种缘由,没有晋档升级,其中39个仍处在贫困村。为确保“经济大幅增长、弱村快步变强、全面晋档升级”总体目标的实现。在深入调查摸底分析、充分吃透村情民意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村级组织整顿建设的实践,坚持强班子、建机制、抓产业、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因村施策、对症下药,积极开展后进村整顿,有效地破解了后进村产业发展慢、农民增收难、班子队伍软、矛盾问题多的现状,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
一、调查摸底找“病”因。2009年升级晋档考核验收后,参照考核指标对各村最终结果进行比照分析,查扣分点,寻找差距。同时,再次组织700余名乡村干部,进村入户,通过召开座谈会、与群众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对后进村坚持做到村级组织现状、主导产业规模、社会事业情况、农户收入来源、存在主要问题、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六必清”,对各种问题进行梳理,找出后进的根本原因,并对后进村党组织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二、规划分类解“病”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空、经济发展缓慢,班子队伍软弱散、矛盾问题多等症状将后进村进行分类排队,划为“乱”、“穷”、“庸”三类。对接升级晋档活动总体规划,因村而异,一村一策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整顿建设方案,细化整顿建设工作目标、任务、措施、方法,明确整顿转化工作的完成时限和责任。与此同时配套完善好村《农民增收》和《升级晋档实施办法》两个规划,有针对性的做好后进村转化升级工作。
三、因村施策治“病”根。工作中,把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按照“一个后进村、一名领导包抓、一名干部驻村、一个单位帮扶”的方式,组成驻村帮扶工作小组,按照整顿方案要求,针对后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整建工作,促使其尽快实现争先进位。
1、规范议决程序,化解矛盾治“乱”村。对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多的“乱”村,力求在解决后进村深层次矛盾、理顺干群关系、凝聚发展合力方面求突破。一是规范村级议事决策程序,扩大民主聚智凝力。总结我县农村党支部“五步”工作制度实践经验,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民主建设思路,积极推行村级组织“五步三公开”工作法,明确规定村级组织在决策和实施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全村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时,必须按照党员搜集民意、支部讨论提议、村民会议决定、村委组织实施、监委验收评议这五个步骤和公开办理事项、公开决定结果、公开实施结果三个程序进行,并实行讨论表决赞成票和考核测评满意票两个“不过半”否决制,真正做到关系村级发展的大计由群众“拍板”,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由群众自己“定夺”,理顺了村“三委”关系,促进了“三委”协运转,化解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促进了农村和谐。二是集中攻坚解纠纷消隔阂,构建和谐发展氛围。把后进村梳理出的矛盾问题进行集中分类,建立整改台帐,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由乡镇综治办等相关职能机构进行综合治理,集中攻坚,对能够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对群众进行公开说明。对群众关心的村级财务不透明、家族派系矛盾影响或干涉村务等问题,通过财务清理公开、强化宣传教育来消除产生隔阂和派系的土壤。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群众农村政策法规、致富技能培训,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将焦点从派系利益之争转变到谋划经济发展上来,塑造平安和谐、齐心发展的氛围。
2、引入竞争机制,督促激励治“庸”村。对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的“庸、软”村,坚持厚爱严管并重,着力完善考核奖惩激励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一是推行末位淘汰增压力。积极推行“目标承诺+干部述职+民主评议”的做法,对在半年考核中排名末位的村班子由乡镇党委进行集体诫勉谈话,并与干部绩效工资相挂钩,对年度考核仍处末位的进行组织调整。7月下旬,中坝乡对综合考核末位的金齐村进行了集体诫勉谈话,提出问题,指明了努力方向;二是完善厚待机制提活力。按照“在职提待遇、离职有保障、干好有重奖、能者有前途”的工作思路,足额预算村级运转经费,大幅提高补贴标准,误工补贴最低不少于3000元,最高可达2.5万元,每年评选30名优秀村干部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年薪1.8万元;建立村干部家庭特殊困难救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制度;对任职20年以上且年满60周岁的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贴,免费为离任干部订阅党报党刊等,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喜河、红卫等乡镇对工作成效显、群众满意度高、排名进步快的村分别追加6000-10000元的运转经费,主要用于奖励村干部;三是强化实绩运用生动力。把工作实绩作为村干部选聘乡镇长助理、推荐考录公务员、担任各界代表、政协委员和评优树模的主要依据,对工作无建树的村干部一律不向上推荐;四是拓展选任渠道加大竞争力。打破“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框框,通过内选、外引、下派、招考等方式选好配强村干部,重点从致富能手、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大专毕业生、离退休干部中选拔政治素质强、自富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优秀人才进入后进村领导班子,让龙头舞起来。后柳镇及时将回村未就业的大中专生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吸收进班子1人担任村文书,8人担任团支部副书记;五是注重教育培训提能力。针对新形势农村干部普片存在“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现状,采取学历教育、办培训班、参观学习、网络教育等形式,分层次强化提升村干部综合服务能力。并自编下发《石泉县村干部工作手册》,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导航。
3、夯实增收基础,引领发展治“穷”村。对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穷”村,积极引导村班子借后进村整顿,找潜力、挖穷根,寻找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从而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对思想观念落后的村加强培训转观念。依托职中、农广校、党员远程教育、产业基地等平台,积极组织蚕桑、畜牧等专业技术人员,分批次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解决干群思想观念陈旧、进取意识淡化的问题,切实提高他们的致富本领。今年以来,先后开展蚕桑、畜牧等种养专题培训120场次,组织180余名干部群众到平利及县内产业基地学习,增强干群市场经济意识,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二是对发展缓慢产业不明的村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在坚持蚕桑一县一业不动摇的基础上,按照北区桑畜烟、南区游渔茶、中高山林特园、川道二三产的县域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帮助各村选准致富路子,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做实劳务经济,开辟多种增收渠道。并为46个村下派经济指导员,实施点上突破,面上示范,板块推进;三是对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的村实施基建突破。按照公路奠基、水利兴业的思路,积极争取、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村,新修硬化村组公路,配套人饮水利工程,实施基本农田改造,打牢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四是对集体积累空壳村盘活集体资源。抢抓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二轮活动场所建设之机,盘活集体现有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集体积累;五是对农户实施分类指导帮增收。依据家庭收入、发展环境等综合情况,将农户划分为示范户、小康户、殷实户、干部帮扶户、政策关怀户五类,户户发放增收明白卡,配套贷款信用等级卡和生产合作服务卡,解决怎么增、增多少、缺资金、少技术的问题。并对农户进行分类挂牌管理、编制下发《升级晋档基本知识1234》小册子,充分激发农户争先发展意识,注入增收新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