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碳经济促进陕西发展方式转变
索引号 | 719776475-GK-2010-34272 | 发布日期 | 2010-10-13 15:38 |
来源 | 陕西日报 | ||
内容概述 | 以低碳经济促进陕西发展方式转变 |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也是陕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调整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发展与减排的良性循环。从陕西实际情况看,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要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锁定效应,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应紧密结合本省经济发展阶段、基础条件和科技水平,尽早制定出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明确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一要用低碳理念指引“十二五”规划。二要制订专项规划,包括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路径、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三要进行增长模式的创新,不但重视劳动和资本这样的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更要着眼于制约化石能源和大气环境容量这样的自然资本。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适应低碳要求的产业体系。以我省目前所处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要有效降低GDP中的碳强度,需要实行多管齐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二是发展壮大循环经济,以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先进产业制造园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及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三是积极发展能耗低、污染小、就业机会多的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推动节能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要建立技术开发、技术制造和技术使用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完善为低碳经济发展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并注重消化吸收和利用;要推进节能技术研发和节能方式创新,加快节能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未来节能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上,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海洋能等,逐步用新的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优惠政策。具体而言,可以从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方面助推低碳经济发展,对研发与使用低碳技术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积极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二是完善能源资源价格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建设。利用市场手段探索碳定价制度改革,建立生产和消费低碳产品与服务的激励机制,促进温室气体排放有关成本的内部化,这样既可以降低碳排放总量,又可以有效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三是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考核制度。改革政绩考核制度,淡化GDP考核指标。
开展低碳城市建设,探索适应低碳经济的环境政策模式。首先要进行科学规划,促进城市功能创新与服务水平提升。从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土地利用模式、综合交通体系、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来考虑城市建设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避免重复功能分区,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其次要以低碳技术重塑建筑、交通领域,有效降低整个社会碳排放量。最后开展相关环境经济政策试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模式。
营造低碳发展氛围,全体动员打造绿色生活方式。政府应加强舆论引导,企业应以主动姿态迎接低碳时代,企业要倡导低碳经营理念,强化环境责任意识,自觉研究实施低碳生产模式,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管理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公民应倡导“低碳化生存”,发挥媒体与公众作用,健全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加强媒体与公众的作用,建立低碳经济信息披露制度和举报制度,强化企业家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引导企业逐步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低碳经济”形象,促进政府和企业自觉完成低碳经济目标与指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