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走进安康>游在安康>住在安康 > 正文内容

    平利茶 飘香

    作者:黎胜勇 时间:2010-10-19 09:58 来源: 字号: 打印

        这里是西北的名茶大县。
        这里是全国绞股蓝第一县。
        这里是陕西有机茶基地县
        这里茶园遍布,陈陈相因,绿满山川。
        丰富的茶园景观,厚重的茶文化积淀,淳朴的民风与茶俗,在此相映成趣。
        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地段,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少险山恶水,多肥田沃土,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青峰历历,山峦的弧线,显得那么柔和;小溪潭幽,山峰的倒影,是那样的静雅;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环绕,花木葱笼的山凹里、杨柳依依的小河边,向阳坡里的茶园中,茶姑数人,如花点缀,茶歌嘹亮,悦耳动听,风舞岸柳,绿杨迷眼,翠竹临风,鹭飞悠悠。
    “绿风吹来约,暖悠悠,漫山遍野披彩绸。啊,歌飞茶山坡,风舞堤岸柳,稻花香十里,碧波荡轻舟,山里人,乘着绿风阔步走上小康路”。
        这就是茶乡平利,到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情画,是陕西最美丽的乡村。
        自古名山出名茶,以女娲山为代表的平利的山,云遮雾罩,百草丰茂,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春夏时节,你走进平利,到处都能见到绿风吹拂,如绣似缎的茶山,嗅到的是清新富氧、弥漫着幽幽茶香的空气,听到的是婉转的茶歌,“三月艳阳天,村姑满茶山,巧手如蝶舞,茶歌声声漫”。
        唐代,平利属山南茶区,岁赋以茶为主。今天的平利,有高效密植茶园10万亩,年产茶1500吨,创造出了上亿元的农民收入, “女娲”牌平利绿茶,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制作加工的精良,获得全国名茶评比的多项殊荣,蜚声海内外。茶园是老百姓的主要财源,也是平利乡村随处可见的生态旅游风景线。
        平利茶文化的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有唐代的青瓷茶注子,博物馆里,宋、明、清各代的茶具都有珍藏,还有一把价值不菲的“孟臣制” 紫砂壶。近年来,平利着力搜集民间传承的茶文化,茶艺,将那些和谐友善、热情淳朴、安逸休闲、亦粗亦精、或浓或淡、古风犹存的休闲茶文化样式一一复活,成为平利文化生活中异彩纷呈的亮点。
        平利的功夫茶,典雅宁静;农家茶,质朴内秀;盖碗茶,儒雅从容;绞股蓝茶,妙趣横生;还有以互动为看点的具有闹剧色彩的《婚俗茶》,以及突出八仙文化的《仙姑茶》,《瓦片茶》……平利一批表演茶艺的质朴内秀的布裙村姑,已经获得了“中华茶艺之星”的殊荣,走出陕西,甚至跨越了国门代表国家参加了“俄罗斯中国年”文化活动,形象生动地传播了平利的“女娲”茶品。
        在平利的大山里,生长着一种无名的野草,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名从山里走出去学医的后生,受民间草药郎中的启发,发现并研究分析出了它调节生理机能,抗衰老,抗癌变的神奇药用价值,以此开发出了系列保健药品和保健饮品,被医学界称为人类健康的“福音草”,它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福祉。这种草,学名叫绞股蓝,今天的平利,已享受到国家批准的绞股蓝原产地保护。
        这里的绞股蓝园地有五万亩。
        绞股蓝嫩茎制作的绞股蓝龙须茶,品饮这种茶,是一种艺术享受,一杯在手,叶芽浮动,如龙蛇之舞,生动可爱,很富观赏性。经常饮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保健的目的,真是妙不可言。
        地以茶名,民以茶富;茶乡平利,美在茶,茶乡茶农,致富靠茶,出路也在茶。
        茶乡深情在等待,请到茶乡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琼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