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岚皋 > 正文内容

    岚皋营造“天然氧吧”

    作者:王兴波 时间:2005-07-27 10:31 来源:岚皋政府信息网 字号: 打印

    6月下旬,岚河湾电站下闸蓄水,水上人工湖形成。与此同时,莲湖公园一期工程、城区灯饰工程也在加紧实施;按照生态立县的规划要求,山城岚皋正在建设者的手中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一切,都缘于岚皋独特的地理、自然和人文环境,“天然氧吧”的美誉不胫而走,名扬省内外。

    立足优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用激情和智慧奋力打造“生态岚皋”品牌,才有了今天岚皋和谐发展的局面。近五年来,该县的植被覆盖率一直以每年提高1.90%的增速向前跃进,2004年,植被覆盖率达到66.4%。

    加大生态建设 再造秀美山川

    2001年,岚皋正式把生态环境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山、水、田、路、宅综合治理的原则,该县开始实行一条沟、一面坡、一座山的治理,集中力量抓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小流域治理。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把农村主导产业建设、小流域治理、异地搬迁扶贫等工作与之有机结合,对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极差地区的农户按规划要求,分步实施生态移民。对迁出区域内的耕地一次性全部退耕,林地全部封育,荒山全部造林,恢复林草植被。谈起生态环境的变化,沿河居住的农民们感触最深,他们说,这些年,几乎是看着河水一年比一年清,原来每年汛期能捞上万斤的“水打柴”,现在,连个影儿都见不着。

    据林业部门初步统计,五年时间,该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2万亩,1.8万人从条件恶劣的高山搬进路、电、水方便的新村。

    依托优势资源 发展绿色产业

    岚皋的自然禀赋是绿色,资源优势是山水。找准了特色,走生态之路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依托青山绿水,文章该如何做呢?县上首次提出了“岚皋大旅游”的概念。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联动的原则,该县筹资7500万元建成了南宫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及岚河漂流风景区,被誉为“陕南小九寨”的千层河及蜡烛山景区已列入开发日程,生态之旅、绿色之旅、健康之旅的品牌形象正在逐步形成,“大旅游”格局突显。

    去年,是岚皋全面实施生态兴县战略的关键年。为实现省市重点生态旅游县的建设目标,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岚皋喊响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口号。每一项农村工作,在着眼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实施。发展的最终归宿是让农民能致富增收,对此,各乡镇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探索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双赢模式。滔河镇按照农民们自己讨论和选择,根据海拔500米到2200米的不同山情,退耕还林时,植下漆树、核桃树、杜仲树和厚扑等经济林。从去年开始,漆树开割,每年的漆收入都在100万元左右。已栽植厚扑、黄扑2300等,再过几年,将形成500万元的资产。昔日靠“棒棒经济”维持生计的祝振才,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早已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魔芋种植大户,年收入接近8000元。

    岚皋之秀美,最是好山水。南宫山的林,神河源的草,给前来参观的比利时、德国等国的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表示,适当的时候,将前来投资开发。极具潜质的生态资源,正在焕发出诱人的光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殷乔伊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