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省科技厅、财政厅累计安排我市68个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资助金额5000多万元,项目涉及现代农业、能源化工、生物医药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等重要领域。目前已有35个项目结题并通过验收,其余33个正在实施的项目进展良好,全部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突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是促进了全市畜牧产业的突破发展。2006-2009年,省厅安排我市畜牧产业专项项目8个。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我市畜牧产业水平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目前,全市生猪良种普及率达到60%以上,畜牧产值达到30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成为全市经济突破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项目实施以来,企业累计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50亩,各类猪舍建筑面积26000多平方米,引进国外优良种猪1100多头,形成了年产种猪3万头,瘦肉型商品猪2万头的陕西省最大的种猪生产企业,2008年5月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省级重点原种猪场,被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确定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006年以来共向社会提供各类种猪5万多头,养猪业已经成为安康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极大的促进了安康市月河流域100万头无公害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目前,以安康市汉滨区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县级种猪场为重点,以养猪专业户为基础的原种猪生产、二元母猪生产、三元商品仔猪商品猪生产的三元杂交繁育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促进了全市蚕桑产业的突破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科技创新支撑专项重点支持我市蚕桑方面6个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推动这一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目前全市优良蚕桑品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围绕蚕桑产业开发各类新产品20多种。带动全市桑园栽培面积达到70万亩,养蚕40万张,蚕桑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安康市思远蚕业有限公司经过四年建设,选育出目标新蚕品种1个;新增养蚕量12.4万张,全市实现了栽桑养蚕良种化;张产茧38.4 kg,比现行蚕品种增产3.65 kg;鲜茧茧层率达到24.87%以上,比现行蚕品种提高2个等级;茧丝质量提高2.3个等级。选育的新蚕品种,居国内先进水平,茧丝质成绩优良,获得了蚕农、种场、丝厂三满意的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