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沟既是沟也是梁,草沟的细流与小河的水汇到一起,依依不舍地从鹅卵石间缓缓西行,流进了邻县的池河,而草沟东坡与火烧庵西坡汇集的凤凰山溪却流成了清凌凌的百里月河。这里便成了素有小江南之称的月河川道的最西端。十里草沟十里荒。草沟是高山逼近的丘陵地带,坡挤地窄,沟狭人稀,早先四野里剌茂林杂,草多庄稼少,像是水浒传里描述的梁山英雄出没的地方,故而早先唤作忠义村。
草沟虽然狭小却很有名气,它地处汉阴、石泉两县交界地,除了汉白公路外别无他径,公路两侧的丘陵依高山雄险延伸,形成了上至汉中、西安,下至安康、武汉的必经咽喉。四十年前的那场文化派系运动期间,运输车辆路经此地时,押车的人会拔出腰间皮挎里的盒子炮,指天放两枪以震慑不同派别的“山贼”,然后才坦然而过。使往来的司机与乘车人都记住了这荒野而令人毛骨悚然的小地名。更使其名声远扬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间名噪一时的汉阴五七干校就设在草沟,干校轮番举办学习班,使寂静的草沟人来人往。当时这里像战犯集中营一样集合着不同地方各级组织送来的因运动需要改造的精英,他们在这里对着领袖像早请示晚汇报,洗刷灵魂,改换思想,有的人从这里走向了升迁,有的人从这里被送去了劳改场,还有人却在这里吊死在桑树枝上.......凡是到过这里的人,不论后来返回校园的讲堂还是科研基地,不论是走向繁华都市的商海还是地方部门的工作人员,谁又能抹去草沟这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名子呢!
昔日的草沟是个坡多地少人也少的小村,百余户居家的劳力都要守着大集体挣工分以养家糊口。在这个一边是扑面的南山一边是直伸入足下的北山的垭豁梁上,小伙子找媳妇就成了难事情,上要托熟人越过界牌到富庶的马池镇上去瞅,下要请亲友跨过高粱走进锦秀的月河两岸去打听,尽管这里的男人文武双全品貌出重,却从无外乡女子愿意主动找上门,除非哪家追节不止聘礼无数和八抬大轿,才能娶到窈窕而又矜持的坝子里的女人。这里的姑娘倒是不愁嫁,大多长得俊俏水灵,只要出门赶过集进过城在外面露过脸,便自会有踏破门坎磨破嘴皮的媒婆前来提亲。
后来土地划到了户,各家各户自主耕种,农民有了自由。再后来,草沟的忠义村与北面的小河村合二为一,改换为义河村。中央又减免了农业税赋,农民农业真正得到了解放。这义河村认准了当过老师兼有广播电视教学农业经济专业的外乡女人和办事公道土生土长的当地汉子分别担任支书和村主任。日子长了,支书和村主任与三山两沟的村民便打得火热。于是,他们就有了由三百多农户组织起来的农村专业合作社,他们便引来了很多操不同地方口音的陌生人。
如今的草沟,村部旁盖起了城里人都眼气的移民新居,新居一字排开数十户,全都是二层小洋楼,每户门前统一规划建有葡萄架,然后是仿木水泥桩围成户院的栅栏。草沟南有茶场牛羊场与板栗园,北有拐枣酒厂养猪场与风味食品厂,阳安铁路与汉白公路边有彩旗翻飞的农家乐。农家乐院中高耸的竹竿上飘一仿古旌旗,旗中有“忠义酒家”四字,不知店家是怀旧昔日的忠义村,还是以水浒英雄的名义来招揽客人。城里有很多部门来这里调研,也有下岗工人来到这里就业,总之,这里有了人气,这里不再寂寞。
核桃柿子枇杷李,十里草沟十里林,葚桑沙桃梨和杏,游人醉此笑陶令(晋代陶渊明)。这里的男人不再担心梧桐树上不落金凤凰,这里的女子瞅的是有文化有抱负的产业领头人。作为习惯了城市节奏的人走进现在的草沟,我感到这里才是真正的新时期的新农村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