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滨 > 正文内容

    汉滨:围绕“文明社区、和谐家园”不断深化创先争优

    作者:马世瑜 时间:2010-11-22 15:27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汉滨区把开展“文明社区、和谐家园”活动作为全区社区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载体,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认真研究考核评价指标,制定实施意见,全力抓好工作落实,不断深化社区创先争优。
      强化社区党建软件资料建设。区委组织部专门下发《关于建立社区档案和社区党建工作基础台账的通知》,组织专人对软件建设进行业务培训,并要求各社区确定专人负责,做好“一社区一档案一台账”的资料采集、审核和上报工作,确保上报资料全面详实、表格数据真实准确。
      改进社区党组织设置。以“一居一支部”为基础,根据不同社区工作和党员队伍实际,创新组织设置,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社区,可以设立党总支,超过100名的社区,可以成立社区党委。按楼栋、小区、市场等为单元组建党组织或划分党小组,按党员类别、特长、行业、等创设特色党支部,促进党员更好地发挥作用。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按照“凡是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都应该建立党组织”的要求,采取单独建、联合建、行业建、挂靠建等形式,加大“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特别是对规模以上企业,详细制定工作进度表,明确责任人、具体联络人和组建时限,实行专项推进,重点突破。按照“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原则,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分类分层选派好党建工作指导员,进一步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运行,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组织开展争创“岗位标兵”、“党员身边无故事”和“党员先锋岗”等主题活动,拓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夯实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根据各类党员的不同情况和特点,通过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党员联络站、流动党员临时党组织、确定党员中心户等方式,努力探索社区党员分类管理的新模式,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与管理中来。建立健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责任区、联系户、发展党员等制度,开展“设岗定责”、服务承诺、亮牌示范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乡镇办和社区抽调专人按“一簿(报到领岗登记簿)、一卡(岗位服务登记卡)、一单(活动情况反馈单)”管理办法,建立在职党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党员社区表现评价制度,逐步实现“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模式;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主动接转流入社区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定期将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表现情况向所在党组织反馈;建立外出党员等级制度,了解外出时间、地点和从业情况,并按时寄送党员教育材料,及时抓好党员学习情况反馈。
      积极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汉滨区注重因地制宜、因型施策,认真研究规划每个社区的具体创建目标,努力打造不同社区的特色品牌,全面实现“一居一品、打造特色”的活动要求。如东站社区全面打造文化特色社区,该支部先后争取资金十余万元,建立图书阅览室、文化广播室等,配备了500余套书籍和相关文化设备,建立了包括舞蹈、合唱、腰鼓、健身操、迪斯科、秧歌、健身等共10余支社区业余文体队伍,队员达800余人,并定期举办各种文体比赛,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和技能辅导,不断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提升档次、提高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仵思桐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